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溶洞处理措施)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1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2 第四章施工计划 10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2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22 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29 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7
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38 第十章环境保护措施 39
第十一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0
工程概况
1概述
工程名称:XX·XX8#、19#、3#车库。
本工程位于路线XX镇XX校门对面,北侧为XX河,西临XX大道。
18#、19#为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为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地震基本烈度6度,抗震类别为丙类。
3#车库,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地基与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为独立柱基和人工挖孔桩,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
本次施工XX·XX8#、19#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桩身砼等级为C30,护壁砼等级同桩身,桩端持力层中风化泥岩层,具体详见结施图中的人工挖孔桩设计详图。
施工总体部署
. 1工程质量
全部达到设计的功能和标准,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均一次验收通过。
根据甲方移交的场地合理按排各栋的施工工期,在要求工期(30天)内完工。工期不包括桩基质量检测时间,但如有增加工程、业主原因、遇台风或不可抗力因素引起工期延误的时间除外。
防止重伤,杜绝死亡,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无坍塌,无火灾事故,无食物中毒事故等“五无”要求。
努力做好规范管理,场容、场貌管理。
按项目管理法的要求组织各专业工程的平衡,交叉流水作业,通过有效的协调指挥,使整个工地自始至终保持最优化组合和最佳工效。
. 1初期首要准备工作
图纸及方案方面的学习、交流、会审;
现场轴线与高程移交、复核与确认及有关技术资料移交;
现场搭临时设施的施工;
水电管线架设、铺设;
机械设备进场布置、检修;
管理人员就位,分层次签订责任书;
施工人员进场交底及技术、质量、安全教育;
周转材料、安全用品进场。
. 2搭建临设
总平面布置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布置施工区域,施工区包括材料堆场、钢筋加工场、机械布置等。
施工排水系统
进场并对场地进行平整后,布设好场地内的排水系统,使污水、雨水能顺利的流排。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排入附近下水道,确保场区的施工文明及环保。
桩芯砼采用自拌砼,临时用水主要是护壁砼用水,水量不大,以满足消防需要为准。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据JGJ46-2005、建设部部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编制本临时用电设计。
负荷计算:
根据以往的现场设计经验和本工程设备用量所示,现以施工最高峰时期现场用电量估算容量:
P计= ~(K1P1/cosΦ+K2ΣP2+K3ΣP3+K4ΣP4)
其中:电动机额定功率: P1=958KW
电焊机额定容量: ΣP2=160KVA
室外照明容量: ΣP4=30KVA
取cosΦ= K1= K2= K4=
P计= × (×958/+×160+×30) =
变电所
甲方提供变压器的总容量≥820KVA,才能够满足人工挖孔桩基础高峰时的施工用电。
技术准备工作是项目施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一定抓好技术方面的工作,技术准备主要安排计划如下:
(1)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措施,并且技术人员要将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重点部位的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向全体施工人员作详细的技术交底,做到严格按设计施工图、规范及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2)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会同设计院、业主及监理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做好会审记录,作为施工依据及技术资料报告;
(3)进行工程测量及有关施工技术资料交接、审核、确诊;
(4)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搭设临时设施,布置施工机械,做好场内施工道路,确保水电畅通,做好各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并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溶洞处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