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本土性:报业竞争之利器.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土性:报业竞争之利器.doc本土性:报业竞争之利器
昆明,国内报业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之一。2003年5月21日,当我就任春城晚报总编辑时,看到的是市场竞争中日益浓烈的炮火硝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在春城晚报新一届编委会的9名成员中,除了我曾担任过上一届编委会的副总编辑外,其余都是新人。但大家的思想明确,认识统一:要在剧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掌握竞争制胜的利器。对于当时已创刊24年、成为云南品牌报纸的春城晚报来说,充分继承和发扬其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就是这样的利器。
通过发动采编人员,几上几下总结经验,编委会梳理明晰了春城晚报的办报理念,提出了15字的报纸定位:权威性、公信力、都市味、时代感、本土性。我们认为,这15个字,就是春城晚报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其中,“本土性”的提出,算得上是编委会的得意之笔。
外因:“川军”大兵压境、攻势猛烈
春城晚报最先遇到的对手是外来资本。1999年前后,《成都商报》等一批“川军”携资进军云南报业市场,先后在昆明办起了3张以成都职业报人为主的报纸。客观地说,“川军入滇”给云南报业市场带来了很多新气象,他们把经过成都报业磨砺过的先进的办报理念、商业化运作模式、新的价值观念以及成熟的管理经验全套照搬过来,由精心选派的管理高层及大批四川员工运作,给原来平静如水的云南报业市场带来强大冲击。在开初的一两年内,他们迅速抢占市场,站稳脚跟,有的报纸甚至实现了当年创刊当年赢利。
在“川军”的强大攻势之下,昆明的一些本地报纸也开始改革,发生蜕变。有的报纸高薪聘进四川职业报人,甚至把一些重要部门交给“川军”全权包办;有的报纸从办报理念到具体做法都全盘克隆省外畅销报纸,甚至连办报口号都照抄照搬……一时间,昆明报业市场风起云涌,炮火连天。云南众多都市文化生活类报纸开始竞相降价,竞相公证发行份数;甚至互挖人才,互相攻击。手法众多,但目标只有一个:让自己迅速强大起来,夺取春城报业的“老大”地位。
然而,几年过去了,春城晚报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巩固了作为云南最强势主流媒体,稳居影响力、发行量、广告收入“老大”的地位。
为什么春城晚报的生命力如此旺盛?我们在梳理自己的办报理念时发现,晚报与同城报纸有着诸多不同:尽管大家都热衷于抓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经济新闻、服务新闻、时政新闻,但其他报纸更追求刺激、火爆,或商业广告意义;同样是社会新闻,春城晚报则更关注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关注民生、民情;同样是经济新闻,其他家可能关心它能带来多少广告效应,但春城晚报则更关心这样的经济事件可能会给广大市民、给城市未来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变化……这是春城晚报全体采编人员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的浓浓情愫,与这里的人民保持深厚感情的自然体现和流露,而这正是春城晚报一直深受市民喜爱的地方。
我们认为,这种与生俱来的本土情结,使我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内因:地方报纸扎根沃土、办报人的“本土情结”
新闻的接近性,特别是其中的地域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已成为新闻价值的重要内容,是每张报纸都要努力追求的。但一张地方性报纸,尤其是都市文化生活类报纸,仅将报道身边事理解为地方特色,仅仅体现接近性,是远远不够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是:这样的报道应该引起本地读者的强烈共鸣,应当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春城晚报

本土性:报业竞争之利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