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外汇交易结算风险.doc减少外汇交易结算风险
结算风险已被大大减低,但要彻底消除仍需努力。
大家或会留意到传媒报导有关国际结算银行辖下支付及结算系统委员会于上月发表的「减少外汇交易结算风险的进展」谘询报告。该报告载述过去10年在减少结算外汇交易所涉系统性风险方面的进展,并总结十国组织央行于1996年开始采取减少结算风险的策略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CLS Bank CLS组织包括CLS Bank及CLS Services,于1997年成立,目的是为15种货币提供首个全球结算系统,并由70多个国际银行及金融机构提供支援。CLS Bank以结算所形式为外汇交易提供结算服务。
的成立及发展,便是其中的一项主要成就。然而,该报告指出外汇交易结算的风险仍然存在,并建议个别金融机构、业界组织及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减少及控制这些风险。
该报告载列委员会于2006年下半年进行的调查结果。调查涵盖27间央行及109间金融机构,以及遍布于15个货币区共八成外汇市场。根据该调查,2006年4月平均每日外汇结算额达38,000亿美元,其中32%透过传统的代理银行进行,因此涉及结算风险。与1997年同类调查显示以此方式结算的外汇交易约达八成半相比,这已是很大的进步。该报告总结,这项成果有赖CLS Bank的努力,以及像香港等许多地区逐渐转用外汇交易同步交收的结算服务。
本栏读者都很清楚,我一直鼓励参与金融市场大额交易的各界人士管理好结算风险。由于资讯科技发达,我们只需在键盘按几下,便可将资金由地球的一角转至另一角。但正可能由于调动大量资金太轻易,人们或会忽略交易双方若非同步支付,或没有作为第三方的结算所提供违责保证,便可能引起结算风险。赫斯特风险就是这类风险的一个经典例子。这个名词出自1974年因无法兑现外汇承诺以致倒闭的西德赫斯特银行。该银行被当时西德政府当局关闭当日,其纽约交易对手早于欧洲营业时间已被扣帐,但因时差关系,它们在美国营业时间却无法收到应得的美元,因而遭受巨额损失。事实上,若金融基建设计未能消除(或至少降低)结算风险,即使外汇交易于同日同一时区进行,这类风险仍会存在。
金管局多年来不断加强银行同业支付基建,以协助本港银行尽量减少结算风险。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最先进可靠的多币种、多层面结算平台,为用户提供即时的外汇交易同步交收及货银两讫结算服务。本港首个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于1996年启用,以结算港元交易。自此大额银行同业支付交易不再是日终净额结算,而是透过银行于金管局所设的结算户口全日不断逐笔结算。由于每笔交易的支付程序都是同时进行,并且以总额计算,所以能消除因日终净额结算引起的系统性结算风险。于2006年,港元即时支付结算系统每日处理的交易额达5,790亿元。在多宗大型首次公开招股活动带动下,该系统于2006年10月27日更录得13,700
减少外汇交易结算风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