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 】是由【我是药仙】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
POWERPOINT
1
商务印书馆曾代拍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商务”自己随即拍摄了《莲花落》、《大义灭亲》、《孝妇羹》等长故事片。1921年前后,上海影戏公司也拍摄了长故事片《海誓》。
商务印书馆“活动电影部”的出现,表明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包括由美商投资的“亚细亚影戏公司”和中国人自由的“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第二节“旧派”与“新派”
第一代电影人活动时间:大体上是在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
第一代电影人代表:张石川、郑正秋、洪深、欧阳予倩等。
“第一代编导”为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第一代电影人的影响:“第一代编导”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表现而言,“第一代编导”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观念和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根据第一代编导不同的社会经历和迥异的创作追求,特把他们的创作分作“旧派”和“新派”以方便阐述。
旧派电影大多是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的家庭伦理剧,而家庭伦理剧的成功实践者当首推旧派代表人物郑正秋和张石川。
二、新派及其创作思想
20年代后期新知识分子加入到中国电影行业中,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可以直接接受西方的文艺理论和电影经验,他们的介入为中的提高带来了很重要的新动力。新派就是指这些受西方现代社会思潮、文艺思潮影响熏陶的电影艺术家。他们一开始就以一种完全不同于旧派的姿态涉足影坛。
新派电影艺术家大概分两类,一类是1925年前后转入电影界的新文艺家,例如洪深、欧阳予倩、田汉等,他们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参加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戏剧创造的经验。一类是曾留学西方或者侨居国外专门学习电影的知识分子,如孙渝等,他们具有相当的西方文学,电影的理论修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
中国主流电影传统的形成
电影中许多理论认为影戏是戏剧的一种,以戏剧为本,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当时作为世界最新艺术的电影流传到中国,却与中国古老的戏剧艺术相融合,在民族演剧的深厚土壤上获得了发展的基础。
影戏具备如下特征:
1、鲜明道德对比,具价值评判的伦理性,担负社会教化任务,有一个劝善的艺术主题,惩恶扬善,女性一般作为被抛弃的形象。
2、情节模式化,矛盾冲突尖锐且具假定性,易有大团圆结局。
3、主人公历尽磨难,坏蛋、滑稽傻瓜成为经典类型。
4、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较煽情,迫使观者热烈体验主人公感情,以博同情怜悯。
5、通俗、普及、易懂。
中外影视欣赏-中国电影简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