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于里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二十三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1、位置与范围
本项目区位于五莲县西部于里镇,涉及于里镇的于里村、车崮山村、大绿汪村、行政村的土地。
项目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
2、自然条件
(1) 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特征,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844mm,降水年内际分布不均,年际最大降水量是最小降水量的3倍,年内以夏季(6-8月份)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10℃年均积温4620℃,无霜期185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1%,,,光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44mm,全年各月份降水量分布不均,以夏季(6-8月份)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按水文地质条件,该区主要由燕山期侵入岩组成,裂隙不发达,基岩富水性差,地下水相对缺乏,主要储存于风化带中,基岩为岩浆岩。
项目区属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土层薄。地质岩性主要由细砂岩、泥岩、砂页岩、火山凝灰岩、角砾岩等组成,裂隙发育,风化剧烈,岩石物理力学性能较差,渗漏严重。
(3) 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棕壤。从项目区土壤总体情况看,坡地多,地块小、土层瘠薄(多在20-30厘米),土壤松散、有机质含量低,速效养分少,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有很大的整理价值。
(5) 自然灾害
旱、涝和干热风是本项目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标段的施工内容及工程施工标准如下:
本项目采取局部平整方案。以山脊线和布设道路、管道为界,选择坡度相近的地块为一个土地平整单元,每个地块建设若干梯田,各田块长边大致与等高线平行,田宽视坡度而定,田块形状基本为长方形,面积不等,但每个田块的面积不要太小,以便于耕作和灌水要求。根据地形坡度情况,-,梯田内侧设一田间排水沟,梯田外侧设田坎,在田坎上筑地边埂以拦蓄地表径流及泥沙。地边埂高出田面20cm,顶部宽20cm。
本项目区水源主要来自于大绿汪水库地表水。根据实际,项目区内水资源利用确定采取“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优先使用地表水,引水补源,以井保丰”的灌溉方案。
项目区水源在空间分布上不够均匀,地下水多集中在项目区中部和西部,地表水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和节水灌溉要求,规划采用管道输水与渠道输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以管道输水为主。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状况,规划设计灌溉保证率为P=75%。项目区灌溉方式以泵站直接灌溉或提水至蓄水池后再经过低压管道自流输水灌溉的方式为主;个别区域采用高位塘坝或蓄水池自流渠道灌溉或自流管道灌溉。
在项目区中部丘陵区域内建立高位调节水池,水池高度尽可能实现大面积自流灌溉要求。通过建设提水泵站或风水提水将塘坝内水源引入调节水池进行灌溉。在南部地势较平缓地区,结合地下水情况,新建机井和大口井,对大口井和机井进行配套柴油机或提水泵站。并在现状骨干排水沟上修建拦河坝,充分利用水资源。
项目区新建机井6眼,(代号为J1、J2、J37、J38、J39、J40)机井泵6套,泵房6座;新建大口井1眼(代号为XD39),大口井泵房1座;配套大口井柴油泵1套,电机泵1套,泵房6座;新建蓄水池1座(代号为C41)。
项目区铺设PVC和PE两种管道,其中PVC管道长3202m,PE管道长
6056m。
大口井、蓄水池、机井及管道的布置详见规划图。
项目区属于丘陵区,区内采用明沟自流排水,山间沟道为自然的排水沟,区内原沟基本保留,不改变其防洪排水性质、走向,田间排水沟沿梯田内侧布置,并起到截洪沟的作用,防止梯田表面行流,造成梯田的破坏。只进行部分必要的田间路和生产路两边的沟系建设。在沟与道路交汇处设计沟涵和生产桥。沟涵分:斗沟过6米路涵(代号为H119、H122、H123),农沟过4米路涵(代号为H118、H120、H121)。
遵循有利于居民出行和耕作,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田间道路等原则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道路。其中:田间道主要与区外道路、居民点相连接,为农产品及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械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分为一级田间路和二级田间路。一级田间道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8 cm,三七灰土路基20cm,总高出地面38cm,边坡1:1,宽度为6m、5m;二级田间路为水泥混凝
日照五莲县于里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