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一一美术与设计版口—\
续书谱版本考
朱友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续书谱》在书法史上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续书谱的版本一直流传有绪,但众多版本在章节与文字上有一定的出
入。本文通过对其不同版本作比较,试图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以便今人更真实客观地认识、研究它。
【关键词《续书谱;版本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书法家、音乐民国年陶氏影刻百川学海成淳本有原宋
家,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姜白石的续书谱在书刻的序目留真,其序目云:“一一因寿诸梓以溥其传
法史上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日本学者中田勇次郎而名之日百川学海云。时昭阳作噩岁柔兆执徐月古
认为“他仿效唐代孙过庭的书谱而撰写《续书郧山人左圭禹铴叙。”此本凡二十则,一日总论,二
谱,其观点是固守魏晋以来的传统书法道路,是一日真书,三日用笔,四日草书,五日用笔,六日用墨,
部详尽阐述古典书法技巧真谛的代表性著作。”⋯七日行书,八日临摹,九日书丹,十日情性,十一日血
关于续书谱的版本,一直流传有绪,但在传脉,十二日燥润,十三日劲媚,十四日方圆,十五日向
抄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疏误。笔者通过不同版本的背,十六日位置,十七日疏密,十八日风神,十九日迟
比较、甄别,作了粗浅的分析研究,以飨读者。按夏速,二十日笔锋。其燥润,劲媚二则均有录无书。燥
承焘考,续书谱》一卷,著目于直斋书录解题卷润下注日见用笔条,劲媚下注日见情性条。成淳本
十四杂艺类。嘉定戍辰谢采伯刊刻续书谱,时白离姜夔卒年仅四十多年,理应为善本。以书谱墨
石犹健在。书目分二十则,而实止十八则。燥润》、迹本为参校,此本情性部分略有疏漏。如“陶
劲媚有目无书,原注见用笔及性情条。均草隶”误作“陶钩草击”;“心遽体留”误作“恐遽
四库提要谓合之《钦定佩文斋书画谱》,次序先后不体留”;“譬夫芳林落蕊,空照灼而无依”,“蕊”字均误
同,燥润,《劲媚二则则蓝无其目,知当时流传另作“叶”;“质直者则径挺不道”,“遒”字均误作“通”;
有一本,而其文则无增损也。按钦定佩文斋书画“迟重者终于蹇钝”,“蹇”字均误作“拙”等。以下
谱本的情性部分有大量删节,与祖本及它本其他各情性》部分本疏误与此祖本略同。
均不符。》本
均不同,疑为编者有所改动,待考。夏承焘所说当时说郛是中国古代综合性大型丛书汇集。说
流传另有一本,亦待考。又据夏承焘,姜文龙、倪鸿郛一百卷,元陶宗仪辑,书成于元末。明成化间郁
刻姜集载此书,陆钊辉、江春、许增三本皆无之,佩文博获得其稿,已佚去后三十卷,郁氏以百川学
文斋书画谱》外另有百川本、书苑本、格致丛书本、海等书补足百卷,今存有明抄本数种。近人张宗
百名家书本、珊瑚网本、说郛本卷七十六。由此祥先生据明抄数本校定,民国十六年由商务印书馆
可推知,嘉定戍辰谢采伯刻本可能已不复存在。排印行世,计存卷家,虽非陶宗仪原书,但大
南宋左圭百川学海传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体保存了原貌,尤其前卷,接近原貌。续书谱在
版本:一是宋成淳本,今通常所见者为民国十六年说郛》本共有二十则,顺序与百川学海成淳本
武进陶氏涉园影刻本,缺卷据明弘治华相同,标题略
《续书谱》版本考.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