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鸣凤记》作者考辨.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鸣凤记》作者考辨
文章编号:1003-9104(2008)05-0144-09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重点课题“昆曲学”(项目编号:98BGA06)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作者为“昆曲学”子课题“昆剧通史”负责人。
作者简介:刘致中(1931- ),男,汉,江苏南京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学,戏剧戏曲学。)

摘要:根据新的资料和论据,有理由认为《鸣凤记》绝非王世贞所作,而是唐仪凤所作。

关键词:《鸣凤记》;王世贞;唐仪凤;昆曲研究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uthor of Mingfengji
LIU Zhi-zhong

《鸣凤记》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的作者,明清以来有三种不同说法:无名氏说、王世贞说、王世贞门人说。明吕天成《曲品》卷下著录《鸣凤记》入“作者姓名无可考,其传奇附列于后”类。清初沈自晋《南词新谱》卷首《古今入谱词曲传剧总目》,在剧名下凡知作者者,皆署作者姓名,《鸣凤记》未署作者,实不知作者为谁。将《鸣凤记》认作是王世贞作品,主要是清代的一些曲目著录。如《古人传奇总目》、《传奇汇考标目》等。《鸣凤记》为王世贞门人所作说,见清人焦循《剧说》卷三:“相传《鸣凤记》传奇,?m州门人作,惟《法场》一折,是?m州自填。”《曲海总目提要》卷五:“系王世贞门客作。”近代一些文学史、戏曲史和有关论著,在论及《鸣凤记》的作者时,大都概述以上三种说法,或采用以上三种说法中的一种。1980年,王永健《关于《鸣凤记》的几个问题》(注:王永健《关于《鸣凤记》的几个问题》,《江苏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一文,根据嘉庆《直隶太仓州志》的一条记载,认为《鸣凤记》“确非王世贞所作,而是其邑人唐仪凤的作品。”由于王氏引用的这条记载迷信色彩较浓,不少学者对其可信性表示怀疑。这以后对《鸣凤记》的作者是王世贞还是唐仪凤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但都提不出有力论据。本文对有关《鸣凤记》作者的各种不同看法,不作介绍评析,只根据笔者认为有充足理由的新的资料和论据,论证《鸣凤记》确非王世贞所作,而是唐凤仪的作品。
如众所知,《鸣凤记》谱写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八谏臣前赴后继与严嵩父子作殊死斗争,所谱史事多系实迹。八谏臣是:杨继盛、吴时来、张?、董传第、郭希颜、邹应龙、林润、孙丕扬。剧作在第1出《家门大意》中说:
“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齐鸣。除奸反正扶明主,留得功勋耀古今。”(注:《鸣凤记》,《六十种曲》本,第2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页。以下本文所引《鸣凤记》文字依次为第5页,第95页,第102页,第149页,第150页,第171页,第172页。)剧中的八谏臣之一的翰林学士郭希颜,剧作一开始就突出写了这个人物。志在定国安邦的邹应龙、林润,同出游学。他们仰慕郭希颜“负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学”,“才猷压众贤,德望膺高荐。”(第二出《邹林游学》)二人同投郭希颜门下。当时权奸严嵩专权,夏言、杨继盛先后为严嵩陷害被杀。邹应龙、林润进京会试并登进士,来拜见恩师郭希颜。这时“职居鳌禁,名重鸾坡”的郭希颜陪同二人“拜谒”夏言、杨继业“忠灵”。“草就驱奸二三策,应摇山岳鬼神号。”(第23出《拜谒忠灵》)郭希颜上疏劾严嵩父子,弃职归山。“不想圣旨批下,郭希颜诬谤大臣,私自逃匿。着彼处巡按,竟自枭首,传递京师。”(第35出《秋夜女工》)邹应龙、孙丕扬二人认为严氏父子是“天下公恶”,不惜一死,继续斗争,“将他父子的罪恶一一条陈。”(第36出《邹孙准奏》)邹应龙最后劾倒严氏父子,严世蕃被腰斩。第40出《献首祭告》全出是祭告郭希颜,歌颂郭希颜。林润取严世蕃之首,在一所“塑有夏、曾、杨、郭诸忠臣神像的宅内,严家父子跪于台下,如岳坟故事,以为忠佞之鉴。”林润“叫左右抬祭礼过来”,专为郭希颜“设立神主,祭告郭爷。”他颂扬郭希颜“德业文章,斗重山齐。”严世蕃虽被腰斩,献其首稽祭告,“恨则恨桧虽亡,飞先死,忠和佞两成灰。拭不干万古江山泪,咽不住千年风木悲。恩师,俺念着君亲师事同一体,思之,这冤愁千年万载不尽太平车。
”他颂扬郭希颜“身骑箕尾归天去,气作山河匡帝里,愿与完节睢阳同厉鬼。”
在《鸣凤记》里,郭希颜就是这样一位被作者在八谏臣中专用一出戏加以“祭告”的直谏被杀忠良,把他比作岳飞、张巡。正是由于作者这样浓墨重彩的颂扬了郭希颜,他表明了《鸣凤记》绝非王世贞所作,而是出于一位对嘉靖年间朝政不是很了解,不知郭希颜为何种人物的作者手笔。
郭希颜其人,在明清两代有关史籍中,未见有较为完整的传记载。他之所以被记入史册,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嘉靖

《鸣凤记》作者考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dhdjhty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17-09-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