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能够被计算机输入、识别、处理的各种符号,是计算机化的信息。
数据项
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一个元素由若干个数据项构成。
它是组成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数据集合中的个体,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
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是指对数据进行查找、插入、删除、合并、排序、统计以及简单计算等的操作过程。
是研究数据元素(Data Element)之间抽象化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并对这种结构定义相适应的运算,设计出相应的算法,且确保经过这些运算后所得到的新结构仍然是原来的结构类型。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取决于它的一组逻辑特性,而与其在计算机内部如何表示和实现无关。
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T(N) = O(F(N)),它表示随问题规模N增大,算法执行时间增长率与
F(N)(N)算法的时间复杂性。
算法执行时,若额外空间相对于输入数据量来说是常数,则称此算法为原地工作。
一种数据结构,是N(N>=0)个同质元素的有限序列,除首尾元素外,每个元素有唯一的前驱和唯一的后继。
是一种受限线性表,是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14循环队列
在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中,把存储空间的首尾逻辑上相连,构成一个环,使得存储空间上只要有空余的地址,就可以继续进行入队列操作,极大利用了物理空间。用头部和尾部两个指示器表示队列头和队列尾,插入在尾部进行,删除在头部进行。
15单链表
每一个数据元素,都需用两部分来存储:一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直接后继结点的地址(指针),称为指针域,元素的存储空间可以连续,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指针域来确定。
16双向链表
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时,每个结点除一个数据域外,包含两个指针域,一个指向该结点的直接后继,一个指向该结点的直接前驱,这种方式构成的链表,即为双向链表。
17希尔排序
是插入排序的一种,又叫缩小增量排序,先按增量进行分组,组内插入排序,然后每次缩短增量,再进行分组和组内插入排序, 直到增量为1时,进行最后一次排序止。
18完全图
任何一个有N个结点的无向图,若其边数为N(N-1)/2,则这个无向图就是完全图
19有向完全图
任何一个有N个结点的有向图,若其狐个数为N(N-1)个,则这个有向图就是有向完全图。
20广度遍历
按层次编历方式,从某一点V0开始遍历它的所有邻接点V1,V2……,再依次访问V1,V2..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直到所有的点均遍历完成
21关键字
数据元素的某个数据项的值,用它可以标识列表的一个或一组元素。
22串
串是字符线性的有限集合。
23子串
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称作该串的子串。
24栈
是一种受限线性表,是插入和删除操作在同一端进行的,
数据结构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