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是由【久阅文学】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7、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8、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9、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10、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11、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1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3、城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状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14、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15、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16、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7、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18、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9、货物流通中心
20、雅典宪章:国际建筑协会(.)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
21、人口百岁图: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100),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
22、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2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4、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25、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26、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27、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28、轻轨交通:轻轨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快速有轨交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29、新城市主义: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30、开敞空间系统:开敞空间系统:是指城市边界内的非建筑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
31、霍华德: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
32、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3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34、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
35、一书两证: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
2、城市建成环境
3、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4、城市广场: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5、抗震防灾规划: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根据相关法规制定的规划。
6、城市交通综合规划:根据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比选,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7、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8、城市用地选择:在一定的区域内,对城市发展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的选择,它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1、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2、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5、历史风貌地区(历史地段):是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古镇、村落等,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6、历史街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7、历史文化保护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8、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