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这个月,到郑州开了几次会,业余时间把蔡东藩的《宋史演义》,又读了一遍。感触颇多,似乎冥冥之中有神灵的主宰,人有千算,天教一算,天道往复,循环报应的。有宋王朝,“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自己前年写了一篇《宋室传承中的因果轮回》,太宗光义不遵守“金贵之盟”,谁料想到了南宋,宝座又回到了匡胤一脉呢!这里边的事例真是太多了,宋徽宗赵佶和南唐后主李煜之间,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呢!
先说南唐后主李煜。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李煜排第三,李煜的哥哥李弘翼担心父亲遵照“兄终弟及”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李景遂,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给杀了,谁料想李弘翼没几月也跟着去了。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后唐的烂摊子。
李煜继位的时候,南唐去掉皇帝称号,仅称国主,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李煜天生仁儒,体恤臣民,从不妄加杀戮,草菅人命,他通阅儒家经典,崇尚古道,施政仁国。李煜的南唐,以小事大,以子事父,忍辱含垢,恭恭敬敬,但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他42岁生日时,被太宗毒死,追封吴王,和小周后合葬洛阳邙山。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现存词46首,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太祖、太宗弟兄二人对南唐后主李煜极尽羞辱、侮辱之能事,封违命侯,太宗即位后,规定小周后定期进宫参拜,多次强留李煜的小周后于宫中。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元人冯海粟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说的就是这段历史丑剧。
天道往复,报应不爽。后来靖康年间,金国大举入侵,攻破汴京,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14000多人。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归,这就是所谓的“靖康之耻”。
实际上,从经济、科技、文化上来说,北宋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日久、政治军事体制,使得宋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再加上,天要灭北宋,又出了一个风流倜傥、荒淫奢靡的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实行变法。神宗死、哲宗立,向太后重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尽废新法。哲宗亲政,继承乃父遗志,重新启用改革派,可惜哲宗英年驾崩,没留下子嗣。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并非嫡出,又非长子,由于向太后的鼎力支持,使其他在19岁时,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也有人说,北宋亡于这位妇人之手。
宋徽宗,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放荡的习性。据说在他降临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
赵佶即位后不久,遵守乃父、乃兄的路线,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等,定司马光、文彦博等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赵佶生活穷奢极侈,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采办花石纲,大兴土木,修
南唐后主和宋徽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