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批评指导
蛇咬伤的急救与护理
内容概要
概述
临床表现
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概述
蛇咬伤常见于我国广大农村和山区,据报道,每年被蛇咬伤的患者有3万~40万人次,其中73%为中青年,蛇咬伤的死亡率达5%~10%, 眼镜王蛇咬伤病死率高达90 %以上。因而毒蛇咬伤是重要的急诊之一
蛇咬伤发生季节与蛇活动的规律有关, 在南方蛇的活动期一般在4~11 月间, 其中以7~9 月最活跃, 因此蛇咬伤在这一期间发病率最高
概述
毒蛇咬伤后,蛇的毒液通过其毒牙灌注进入皮下或肌肉组织内,通过淋巴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局部及全身中毒症状。蛇毒是含有多种毒蛋白、溶组织酶以及多肽的复合物,按照毒性可分为三类:神经毒为主,如金环蛇、银环蛇;血液毒为主,如竹叶青、五步蛇;混合毒,如蝮蛇、眼镜蛇,其中以蝮蛇咬伤最多见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毒蛇咬伤后,牙痕是可靠依据,其他动物如蜈蚣、毒蜘蛛等,无牙痕。无毒蛇咬伤为一排或两排细牙痕;毒蛇咬伤则仅有一对较大而深的牙痕,从两齿之间的距离可推断蛇的大小。咬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蔓延迅速,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血疱、瘀斑或麻木感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或溃烂。若不知道咬伤人的蛇是否有毒, 应按有毒处理
临床表现
全身反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发热、视觉模糊、全身酸痛等。严重者可因全身出血、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尿、谵妄、昏迷、窒息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临床表现:不同蛇毒引起的中毒症状各有其特点
神经毒素:吸收快,主要作用于延髓和脊神经节细胞,可引起呼吸麻痹和肌肉瘫痪,危险较大,但对局部组织破坏较少,症状较轻,多在半小时左右消失或减退,但不久即出现麻木感,并向肢体近侧蔓延。全身症状出现相对较迟,易被忽略,治疗反而不及时,甚至迅速死亡。但如能度过危险期(一般为1-2日),症状一经好转,很快痊愈,少有后遗症
临床表现:不同蛇毒引起的中毒症状各有其特点
血液毒素:具有强烈的溶组织、溶血或抗凝作用,对局部组织、全身血管内皮细胞、血细胞、心、肾等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并使蛇毒迅速在人体内扩散,加重感染。局部症状出现早且重,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并迅速向近侧扩散。有明显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可发生严重化脓性感染或肢体坏死。一般救治措施多较早,死亡率反较神经毒者低。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后果非常严重,且病程和危险期较长,伤后5-7天还有死亡的可能。水肿消退较慢,内脏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
临床表现:不同蛇毒引起的中毒症状各有其特点
混合毒素:兼有上述二种毒。局部症状明显,全身症状发展较快,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仍为神经毒。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进入身体的毒素剂量大小有关,蛇毒如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死亡;被咬者的年龄和体格大小与中毒程度也有关系,儿童、老人、体格瘦小者反应一般较重
蛇咬伤的急救与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