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51~60条)辅导练习
四、问答题。(第1、2、3小题每题4分,第4题8分。)
1、阅读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原因是什么?
答: 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摹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
2、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答:那就是:要努力地开动脑筋,要深入地钻到事物、事实、现象的多种多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细节和矛盾中去。
3、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应当建立在哪三根支柱上?
答:(1)鲜明的思想(2)生动的词语(3)儿童的创造精神
4、为什么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答:因为人的脑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在大脑两半球的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管阅读的,它们跟脑的一些最活跃、最富于创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联系的。如果在管阅读的那些区域里有了死角,那么皮层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发展就受到阻碍。还有一种危险,在大脑两半球皮层里发生的过程是一去不复返的。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反之,有了较好的阅读能力,反过来又促进智力才能发展。
五、论述题。(30分。)
(一)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现象有什么危害?(10分)你有什么样的实际建议呢?(10分)
答:这种现象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他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具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这在实践中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精神生活,脱离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
答:应当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1)借助词来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周围世界,并且认识其极细微的差别,深入思考这些细微差别。(2)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地获取知识。
(二)当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全面推行进,但学生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学生学习感到越来越难,请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建议谈谈你的建议。(10分)
答:1、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2、让学生扩大阅读量,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3、教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4、老师引领
5、联系实际(略)
《给教师的建议》(61-70条)辅导练习
四、简答题(每题4分)
1、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哪两件事?
答:这两件事是: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2、究竟什么是掌握知识?
答:这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
3、什么叫“灵敏的寂静”的气氛?
答:学生们仔细地倾听着每一句话,你可以逐渐地把声音放低,用不着使用那种专门的演讲式的语调对他们说话,而使用人们之间平常交谈的语调。
4、什么叫一般发展?
答:所谓一般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去掌握知识,而要
《给教师的建议》辅导练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