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污染成因及对策(李上达寇建林)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以东45km,安新县城附近,总面积366km2。四周主要以堤为界,南至千里堤,北至新安北堤,XX清河口,西至四门堤,—()之间,纵横沟壕将全淀分割成大小不等的淀泊143个,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淀99个。白洋淀内有纯水村39个、约10万人,有半水村89个、约12万人。白洋淀曾是水丰苇绿、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有“华北明珠”之美誉。近年由于华北地区连年干旱,白洋淀已多次干淀,还创下了1983-1988连续5年干淀的罕见记录。由于污染加剧,白洋淀水质逐步恶化,水生态环境日益脆弱。
.水质现状
根据白洋淀2006年10月的监测结果可知,在淀区14个监测断面中,评价为Ⅳ类水质的2处,Ⅴ类水质的5处,其余7处为劣Ⅴ类水质,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如图1。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属于有机污染类型,处于富营养状态。
按区域分布评价,白洋淀上游区域污染最为严重,安新桥、大张庄、王家寨一带水质常年劣于Ⅴ类;而下游圈头、采蒲台一带水质稍好,能达到Ⅳ类水标准。
.污染成因
.1水源短缺
白洋淀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曾经是水量充足的天然湖泊,并承担着滞洪、滞沥的防洪任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白洋淀上游修建了诸多大中型水库,入淀水量减少。尤其是近十几年,随着大清河水系的连年干旱和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白洋淀几乎成为无源之淀,蓄水量锐减,多次干淀,致使淀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白洋淀湿地面临湮废的危险。
.2污水入淀
造成白洋淀水体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污水入淀,据调查,2005年保定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20536万t/a。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957万t/a,%;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579万t/a,%。
目前,保定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仅保定市区每天就产生污水25万t,而市区只有两座日处理能力8万t的污水处理厂,每天约有9万t污水未经集中处理就经府河排入白洋淀而位于白洋淀上游的清苑、满城、徐水、高阳等县均未建污水处理厂,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流进白洋淀。
经对府河、漕河、瀑河等6条入淀河流的37个排污口进行调查,污水排放量为14427万t/a,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挥发酚排放量分别为31709t
/a、2969t/a、。
上述入淀河流接纳的污水量占保定市污水排放总量的70%左右,府河、漕河、瀑河常年承接保定市区、满城县、徐水县的工业和生活污水,这些污水大多直接流入白洋淀,对白洋淀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3淀区污染
白洋淀淀区有纯水村39个,约10万人,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但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对淀内水质造成很大污染。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旺季游船、游客大量增加,也给白洋淀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淀区群众为了发展经济,大面积发展网箱养鱼、围堤养蟹,网箱密度迅速增加,并投放大量的饲料,这些都对白洋淀的水体造成污染。
.污染防治对策
.1建立稳定的补水机制
目前,白洋淀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稳定的水源。大清河水系属于资源性缺水区域,由于连年干旱,每年入淀的天然径流很小,只有靠上
白洋淀污染成因及对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