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学习目标】
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重点难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次声波的来源及其危害。
【学习过程】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
学习:
(1)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长声波叫做超声波;
(3)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4)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表。
:与人耳可听声音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讨论分析: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
举例引出结论:
(1)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
很远,而且无孔不入。
(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
(1)2008年5月12日,,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堂反馈〗
1、教材P23“。
2、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波,人耳(能/
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3、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
4、超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运用超声波的是( )
A. B超成像 B. 声呐测距 D超声波清洗器
?( )
A. 海豚 B. 猫 C. 人类 D .大象
【课后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 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 超声波不能获得集中的声能 D 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2、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浮。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风暴来临了。就画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B. 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
C. 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变化 D. 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
3、安静的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