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古诗人间词话七则翻译赏析 】是由【雨林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古诗人间词话七则翻译赏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古诗人间词话七则翻译赏析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
为我,何者为物。祖先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可以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建立耳。
境非独谓光景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地。故能写真光景,真感情者,谓之有境地。不然谓之无境地。
境地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好坏。“小雨鱼儿出,细风燕子斜”何遽不若“夕阳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想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医生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混杂是非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地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倅。”此第二境地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地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可以道。
然遽以此意解说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准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感人肺腑,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
1
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Org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第一则
议论诗词以境地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假如有境地,自然显得风格高迈、俊逸不群。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时期的词之因此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第二则
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地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故。但两种境地比较难以分别。由于大诗人经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必定要与现实生活切合的;而经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凑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则
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地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比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喝酒》诗中“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
2
在作者自己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情,因此事物所有显现出作者自己的色彩。“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祖先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许多,但其实不是说就没有人可以写“无我之境”,这在豪迈优异的人中间自然可以获取完成。
第四则
要写“无我之境”,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的心境中才能获取。要写“有我之境”,词人却一定是在激烈感情的动向作用下,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去抒发才能获取的。因此,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第六则
我们所谓的“境”,并不是单指光景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
中的一种境地。因此,能写真光景、真感情的,就叫有境地;不然就
是无境地。
第七则
宋祁《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不过是使用了一个“闹”字,整首词的境地就全都出来了。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不过是使用了一个“弄”字,整首词的境地也就全都出来了。
---本源网络整理,仅供参照
3
古诗人间词话七则翻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