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记分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970026)、863/CIMS主题(2001AA414110)和博士点基金(2000048722)资助。
马士华李华焰林勇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430074)
摘要:供应链管理对绩效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较之传统绩效评价,供应链评价注重组织的未来发展,绩效管理注重前馈性。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外部增值链的测控,更关注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的有效组合。本文在一般平衡记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供应链记分法,从客户角度、供应链内部流程角度、未来发展性角度和财务价值角度研究了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评价平衡记分法
1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以部门、组织、流程以及地理分布上的物流网络集成为基础的,这种特征有别于传统的基于所有权的控制管理及层次型的纵向集成,更为强调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和运营的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重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管理者的注意力已从过去的侧重内部控制转为内外协调并重,关注的对象也从单一企业发展为企业群。因而,对企业运作绩效的评价也随着供应链管理运作的重点而发生改变。传统上的重视独立部门绩效的思想很难推动供应链的发展,为此,要改变传统的运作绩效的评价思想、指标和方法。首先要加强有关供应链运作的评价,不但对成本绩效有一如既往的要求,而且对响应时间、柔性等也应十分关注。其次是扩展供应链运作的内涵,注重企业间业务流程改进和创新。第三,注意到最优业绩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动态结果。这些特点决定了新的评价系统所具有的主要特征[1-8,10-12]:
(1)较之传统的绩效评价,供应链评价指标更为集成化。这种方法使企业能更好地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单独从一个企业自身分析,从而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2)供应链绩效注重组织的未来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
(3)绩效评价除了对企业内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把注意力放在外部链的测控上,以保证内外在绩效上达到一致。
(4)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并重,关注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的有效组合,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的有效传递。
(5)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
本文在对平衡记分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提出了平衡供应链记分法(Balanc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orecards, 以下简称BSC-SC),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供应链的绩效评价问题。
2 平衡记分法与建立供应链评价系统
Kaplan和Norton[9]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平衡记分法的文章,将过去绩效评价中的财务评价和未来绩效的驱动力结合在一起。平衡记分法的核心思想反映在一系列指标间形成平衡,即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之间的平衡。管理的注意力从短期的目标实现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从对结果的反馈思考转向到对问题原因的实时分析。
Kaplan和Norton提出的平衡记分法分为四个方面,代表了三个利害相关的群体:股东、客户、员工,确保企业组织从系统观的角度进行战略的实施。
1)客户角度。企业为了获得长远的财务业绩,就必须创
平衡记分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