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产褥期护理 (2)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产褥期护理
黄岛区人民医院
产科薛娇
产褥期护理
产褥期
从胎盘娩出到全身器官恢复到接近孕前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通常为6周。
产后阶段是妇女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些过程中的经历将影响妇女、儿童及家属,对社会也有长期影响。
产褥期母体生理变化--全身性的变化
(1)体温:大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如产程较长、过
度疲劳或产伤较重者,在分娩后3—4小时后略有升
高,但不超过38℃,一般在24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
(2)脉搏:略缓慢约为60—70次∕分,于产后一周恢复正常。
(3)呼吸:由于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产妇以腹式
呼吸为主,呼吸慢,约为14-16次/分。
(4)血压:在产褥期无明显变化。但如为妊高征产妇,
血压在产后变化较大,逐渐下降。
产褥期母体生理变化----排泄
褥汗:
产褥期大量多余的组织间液需要排泄,使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大量出汗。特别是在睡眠和初醒时明显,产后一周后好转。
泌尿增多和排尿困难
产后2—3日内,由于机体排出妊娠时贮留的水份,产妇往往多尿。但因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使其粘膜水肿、充血、肌胀力降低加上会阴切口疼痛,容易发生排尿困难。特别是产后第一次排尿更易发生排尿困难。
产褥期母体生理变化----排泄
便泌:
与产妇卧床多、活动少、肠蠕动减弱,腹直肌及盆底肌松弛有关。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血液系统: 分娩后子宫收缩,大量血液及体液进入血循环,心脏负担加重,易诱发心力衰竭,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者,无论难产或顺产,均应注意3天内的变化。
消化系统变化:分娩时能量消耗及体液丢失,常感到口渴。如无麻醉,产后可立即进食。因腹压降低,肠蠕动减慢,易出现便秘。
泌尿系统:孕期潴留体内水分在产褥期排出,故尿量↑,分娩时膀胱受压,以及尿道周围组织肿胀、淤血或会阴切口的影响易产生排尿困难;另外产妇对膀胱涨满的敏感性降低,涨满的膀胱也影响子宫收缩,所以产后2--6小时内排尿极重要。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内分泌系统
妊娠期由于胎盘、肾上腺、甲状腺、垂体前叶等所引起的内分泌改变逐渐恢复。
月经复潮及排卵时间受哺乳影响。不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6-10周月经复潮,在产后10周左右恢复排卵。哺乳产妇的月经复潮延迟,有的在哺乳期间月经一直不来潮,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腹壁色素沉着消退,妊娠纹变白,腹壁松弛。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子宫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产后当日,宫底在脐平或脐下一横指。以后每日下降1—2cm;产后1周缩小至妊娠12周大小;产后10日在腹部扪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至非妊娠期大小。分娩后的子宫重量约1000g,1周约500g,2周约300g,6周约50g.
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产后宫缩痛
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一般出现在产后1—2日,持续2—3日自然消失,哺乳时反射性的子宫收缩,可使疼痛加重。经产妇较初产妇多见。
子宫颈的变化
5—10天能恢复原状,7—10天内口关闭,4周恢复原来大小。

产褥期护理 (2)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t365
  • 文件大小1.53 MB
  • 时间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