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教学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
OO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
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
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
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建议: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
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教学时可以和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川》诗比较,体会这两首初唐送别诗清新沉挚的特点。
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篇,虽然是一首和诗,但写得别有情致。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有满腹牢骚寄于言外。教师可紧扣诗题中“游”和“望”二字设计问题,并在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该诗在使用“虚"字上的妙处的同时,体悟诗人独特的情感。有条件的话,可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拟写《早春游望》这首佚诗。
3.《从军行》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情感以及三、四两句实而不拙,五、六两句虚而不浮的艺术效果。教学时,教师可参读宗白华《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一文,并利用文中相关资料指导学生鉴赏杨炯《从军行》。
4.《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教师可以在唐诗部分鉴赏完毕后,将j王t勃《滕~
‘㈠猢》、杜『{、『《髓高≯、需浩然《一0诸r髓岘J fl》、柳宗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迮【J鲥㈣和晚唐的i前髓高涛组合成‘‘畿高诗”。专题,进行
翁
阅读鉴赏,体会其中不同的时代精神和诗美特质。
5.《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
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i学习指导I
【“品读与探讨”指导】
(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
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
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
景色:银烛青烟明月高树悠悠远道
金樽绮筵长河晓天
情感:相对无言时光催人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难舍难分此会何年
2.‘i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一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家乡、
宦游在外的游子才对异乡的新春节物气候感到既惊且怪。
,而是抓住这一过程中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断进行概括性的描写,是一种跳跃性的结构,突出了军情的紧急和战斗的激烈。
,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
。
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唐诗宋词投影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