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定义:
冠心病的发病
死亡位居全球死亡之首,全球每12秒就有1人死于冠心病
2000-2020 死因排序:心肌梗死第五位→第一位
冠心病死亡率:美、欧↓中国、印度↑↑↑
北京市1984-1999年心梗死亡率(男性35-44岁)增加154%
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
高患病率
发病率位居全球疾病的前三位,发展中国家冠心病占全球冠心病的60%
每22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失去工作能力
RCA
LAD
LCX
LM
冠状动脉的解剖
Anatomy of coronary Artery
病理
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不等同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病理过程
冠脉AS最易发生于左前降支(LAD)近端, 右冠状动脉(RCA)也是易侵犯的部位,可仅侵犯单支,也可多支狭窄和阻塞。
多为节段性、局限性狭窄,也可呈广泛弥漫性病变,偏心性狭窄多见
冠脉管腔狭窄>50-75%以上时才与冠心病发生有直接关系,
在AS基础上并发新鲜血栓则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心肌缺血的病理机制
冠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易出现管腔的明显狭窄,狭窄>50-75%时供血急剧减少, 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随狭窄程度的增加,冠状小动脉已充分扩张,无法通过扩张血管继续增加血流量,冠脉血流储备能力降低。
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心肌氧供和氧耗之间的矛盾变得显著,无法代偿而出现缺血症状,如心绞痛。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不足持久发生,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长期持久的缺血可导致心肌的纤维化,心肌收缩单元逐渐消失,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冠心病分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证据
心绞痛:呈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征
心肌梗死:冠脉闭塞所致心肌坏死
缺血性心肌病:反复缺血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猝死:心肌缺血→电生理紊乱→猝死
五种类型可合并存在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脂代谢紊乱学说——1973-1994
内皮功能障碍学说——1993-2004
慢性炎症学说——1999-2004
发病机制
冠脉供血
心肌耗氧
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
一过性缺血缺氧
心绞痛(AP)
心肌耗氧
心肌氧耗=心率×收缩压(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力)
心肌从血中提取75%的氧
——氧需求增加时,只能依靠血流量的增加
心肌供氧
冠脉口径:冠脉血流储备能力缺氧时可增加4~5倍;但冠脉狭窄时,冠脉扩张性↓→血流量↓(相对固定)
冠脉流量灌注压=主A平均压
动力性狭窄(痉挛)
冠心病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