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小木工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小木工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及了解,尤其通过几年的活动主题的探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木工技法。本课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木工技法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制作简易笔架尝试学习,让学生对木工造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教学课时建议
共计: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设计制作简易笔架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木工制品的制作程序,初步掌握划线、锯割、打磨、胶连接组合等一些基本的木工加工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简易物件,培养技术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作品的装饰和设计,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简易物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锯割和胶连接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激趣引课——观察、探究——方法训练——体验、实践、创新——交流评析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学生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木质物件
2、观察生活中各种木工制品的制作方法
3、自带废旧薄木板,以备上课练习用
教师准备
1、为每个小组准备两块轻质薄木板,一块长150毫米、宽50毫米、厚
10毫米,一块长150毫米、宽20毫米、厚10毫米。
2、为每个小组准备直角尺、木框钜、砂纸、铅笔等工具。
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大胆实践木工制作,体验制作乐趣。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制作的速度、作品的工整程度、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是否协调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
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木制品的制作方法,并交流收集到的各种笔架,从而引出课题:设计制作简易笔架。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二)学习探究:(5分钟)
小组讨论,按照教材中的设计要求,设计简易笔架,
并完成设计图纸的绘制。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在学习与探究环节,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辨一辨、议一议,让学生主动对知识技能进行构建,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综合实践活动又离不开必要的教,这里的教,要建立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仍然无法掌握、获得的基础上,也就是要教在学生学习的困难点上。)
(三)分工制作:(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制作要求,分工合作,动手制作简易笔架。教师指导时,要突出技术要点,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选择合理的空间,提供材料和工具,使他们在真实空间中感受、体验到生活的真实和亲近,在敲敲打打中,渲泄情感、拓宽知识
面、开拓视野,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同时使学生在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装饰笔架(5分钟)
通过上色、添加装饰物等方法,对笔架进行美化装饰。
(设计意图:对大胆富有个性的设计给与肯定,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与鼓励与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五)展评改进(5分钟)
,师生一起展示和评价各个作品。
,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
(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制作的速度、制作的方法、作品的工整程度、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拓展创新(5分钟)
,进行创意比较的设计和制作。
,使制作过程更加简单、作品更加美观。
(设计意图:我们这节综合实践课,决不能把目标只定位在会制作简单的物件,而应该是通过观察、思考、综合、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小木工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大、更广的创作舞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
设计制作简易笔架
创意---制作---装饰---展评---改进
第二课时:制作简易小板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木工制品的制作程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划
学做小木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