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菟丝子
日本菟丝子,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旋花科,菟丝子属。被称为植物杀手,原产于日本,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上海,杭州地区,其靠寄生于其他植物而生,往往造成造成植物大量死亡,所以一般作为防治对象。不过其种子也是一种用于补肝肾、益精壮阳和止泻的草药。
1、植物介绍
菟丝子属于旋花科,菟丝子属。英文名称dodder,中名别称豆寄生、无根草。一年生寄生草本,缺乏根与叶的构造。茎攀缘性,丝状且光滑,淡黄色,植株以吸器附着寄主生存。花多数,簇生成球状,具有极短的柄,花萼5裂,大约与花冠等长,花冠5裂,呈短钟型,约2公厘长,雄蕊5枚,花柱2枚,蒴果为球形,稍扁,种子形状变化较大,褐色。菟丝子对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似乎有所偏好,举凡住家的绿篱、路肩的护坡、到海边的灌木丛,都是菟丝子理想的寄生环境。菟丝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级易辨识。
菟丝子的寄主范围相当的广,多数草本双子叶(如豆科、黎科)及某些单子叶植物都可能成为菟丝子的寄生对象,因此在作物的栽培上,俨然为一种杂草;但在药用上菟丝子也有相当的地位,它能治各种疮毒及肿毒,又能滋养强壮治黄疸,故亦为一种中医良药。当菟丝子侵害植物时,会长出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收寄主的养分,继续长出其它分枝。可见一株菟丝子可复盖住相当大面积的农作物或植物。而菟丝子的种子有休眠作用,所以一旦田地被菟丝子侵入后,会造成连续数年均遭菟丝子危害问题。关于菟丝子的防除,最便捷的方法为利用除草剂抑制菟丝子的生长或种子的发芽。另外,亦可在耕作前提早翻耕并灌水,以促使菟丝子在发芽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调整作物之耕作时期,再配合施用除草剂,可达良好的防除效果。
2、危害对象
木槿、杜鹃花、蔷薇、六月雪、桂花、牡丹、珊瑚树、鸡爪槭、冬青、女贞等。
3、危害症状
种子萌发时幼芽无色,丝状,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旋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细胞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此时初生菟丝死亡,上部茎继续伸长,再次形成吸根,茎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吸根,再向四周不断扩大蔓延,严重时将整株寄主布满菟丝子,使受害植株生长不良,也有寄主因营养不良加上菟丝子缠绕引起全株死亡。
4、生长形态
日本菟丝子无根、无叶或叶退化,茎较粗,略呈红色,缠绕生长,蔓延迅速,,果实为球状,每棵菟丝子产生5000-6000颗种子,种子小,光滑,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5、发生规律
在上海,菟丝子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种子落入土中经休眠越冬,或到第二年2~3月至6月落入土壤,陆续发芽,遇寄主后缠绕危害,若无寄主,在适宜条件下,可独立生活达1个半月之久。寄主广泛,以木本植物为主,也可危害草本植物,蔓延迅速,危害幼苗,幼树和灌木,但不能危害老化的树皮,高大树木通过根际萌蘖小枝或依靠其他寄主作为桥梁向上蔓延。
6、防治方法
⑴园艺防治:受害严重的地块,每年深翻,凡种子
日本菟丝子-副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