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音乐舞蹈
余音绕梁
中国
印度
朝鲜
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中国民族音乐
由于伊斯兰教入侵北方, 逐间影响南北音乐风格的区别, 而北方信伊斯兰教的国王阿克巴(1542-1605 )则是一个非常喜爱音乐的君主。因此,在他治理期间,其宫廷乐师Tan Sen开创了北印度音乐之先河, 印度音乐的raga(拉格)受到他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印度的室内乐,亦从阿克巴大帝即位之后,与印度寺院的音乐、戏剧等,一并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印度音乐
朝鲜十分重视音乐、歌曲的宣传普及。2005年《劳动新闻》、朝鲜中央电视台向全国重点介绍歌曲《祖国的蓝天》,2006年新年伊始,《劳动新闻》接连刊登了两首向全国推荐的新歌:《先军革命总进军歌》、《把什么留给祖国》。《金日成将军之歌》、《朝鲜之歌》、《同志爱之歌》是朝鲜三大著名歌曲。
朝鲜
舞坛魅影
中国
印度
日本
泰载,史不绝书,至今民间还有舞龙求雨的风俗。每逢节庆,中华大地,以及全世界的华人聚居区,都有翻腾飞舞着的风采各异的龙舞。如华丽的彩绘巨龙,用朵朵莲花组成的“百叶龙”,满身香火、口中喷火的“火龙”,以人体组成的“肉龙”、“人龙”,板板相联、连绵不断的“板龙”,以及小型的“纸龙”、“段龙”、“板凳龙”、“手龙”等等。龙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龙舞
汉代继承楚舞嫋嫋长袖、细腰欲折的传统。汉高祖刘邦的宠姬戚夫人,多才多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山东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翘袖与折腰同在一个画面上。舞姿各异,感情相互呼应,既协调,又有对比。汉代文物中,有极丰富的舞袖形象,袖式繁多,舞姿各异。既有矫捷昂扬之姿,也有柔曼温婉之态。甘肃武威磨子嘴汉墓出土一着窄长袖舞衣的木俑,一臂下垂,一臂直举冲天。舞姿雄健,气度不凡。
长袖舞
印度舞
亚洲音乐舞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