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年级科学实验.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三年级科学实验 】是由【雨林书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三年级科学实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1/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实验名称1:比较塑料尺与木头尺的性质
实验目的:借助感觉器官,经过比较塑料尺与木头尺,找出塑料与木头的特色。
实验资料: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塑料尺、一把木头尺
实验步骤:
1、观察、比较塑料尺与木头尺的特色。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表。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
轻快
透明
防水
耐磨
实验结果:塑料拥有防水、轻快、透明等性质。木头耐磨。
实验注意:除表格中所列内容以外,学生发现的其她有关塑料与木头的特色也要填入观察记录表内。
实验名称2: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
实验目的:经过实验考据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要重凭据。
实验资料:三个相同质地的塑料杯或矿泉水瓶、热水、冷水、空水槽。
实验展望:塑料杯遇热会变软(变硬、不变化)。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防备水洒在桌子上)中,在塑料杯内倒入热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用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她们有什么不一样样。
2、把另一个塑料杯放入水槽中,在塑料杯内倒入冷水,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用
手感觉一下,与空塑料杯做比较,她们有什么不一样样。
实验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形状变了,变软了。装冷水的杯子,形状不变。
实验结论:塑料杯遇热会变软,遇冷形状不变。
实验注意事项:
1、当心被热水烫伤,注意安全。
2、注意培育学生实事求就是的态度,重凭据的思想,因为所采用的实验资料(塑料
瓶的质地)不一样样,遇热后,塑料瓶的形状变化不用然就是一致的,很可能有的没变化而有的发生了形状的变化,要修业生要照实记录自己的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名称3: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
实验目的:经过比较实验,进一步认识塑料不拥有透水性与透气性的特色,培育学生依照现象分析原由并用科学的知识进行讲解的能力。
实验资料:每位学生准备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水槽、水实验步骤:
1、两只手分别戴一只塑料手套,一只棉布手套。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领悟手的感觉。摘下手套,观察手(特别就是手指、手心)就可否有汗珠。
2、将戴有两只不一样样资料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2分钟后领悟手的感觉,
并摘掉手套观察两只手就可否湿润。
实验现象:阳光下戴塑料手套的手感觉很热,手心有汗,戴棉布手套的手感觉不很热,手心基本没有汗;伸入水中的戴塑料手套的手不湿,戴棉布手套的手湿润。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2/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实验结论:塑料不拥有透水性与透气性。
实验注意事项:手套口不宜过大,可以用皮筋将手段处的手套口轻轻扎住。
实验名称4: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物体振动发声)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知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概括概括能力。
实验原理:振动发声就是很宽泛的自然现象,声音可以听到,物体的振动可以瞧到,触到,还可以够经过振动物体对其她物体的作用表现出来。只要物体在发声,它必定就是在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选择不一样样的发声物体,进行多次实验,便可以使学生概括出振动与发声之间的关系。
实验资料:钢直尺(废锯条或塑料尺)、音叉、锣、鼓、豆子、培育皿、水。
实验步骤:
1、将直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端悬空,用手指拨直尺。可以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瞧到直尺在振动。用手按住直尺,使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敲击悬挂的锣,听到锣声;用手轻摸锣面,可以感觉锣的振动。用手按住锣面,
不使其振动,锣声也就停止。
3、在鼓面上放两粒豆子,击鼓,听到鼓声,同时可以瞧到豆子在鼓面上跳动,说明鼓皮在振动。停止击鼓,鼓皮停止振动,豆子停止振动,鼓声也就停止。
4、敲击音叉,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嗡嗡声;用手轻摸音叉,可以感觉音叉在振动。
这时若是把音叉接触培育皿内的水面,可以瞧到溅起水花,水面出现水波。音叉停
止振动,嗡嗡声也就停止。
实验结论:各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3/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实验名称5:物体传声的实验(木头传声实验与水传声实验)
实验目的:
1、经过实验,使学生理解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流传。
2、经过实验,培育学生对自己生活四周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实验原理: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等弹性媒介中都能流传。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必定控制实验条件,除掉其他媒质流传的可能,只保留此中一种媒质起作用。实验资料:两个纸杯、细绳、针、火柴棍、两个小石块、两块砂纸、收音机、塑
料袋、塑料胶带、大水槽、水、绳索、棍子。
实验步骤:
一、声音在固体中流传
方法一:
(1)制作土电话:取两个纸杯,在杯底正中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根长线,把两端各穿入一个纸杯的小孔内,在线头处打结或绑上一根火柴棍,不让线脱出来。就做成了一副土电话。
(2)三人一组,甲乙两人将土电话拉开,线要绷紧,乙将土电话筒紧扣在耳朵上,丙站在乙旁边。甲对着土电话筒,用丙听不到的声音发话,让乙说出甲讲了什么话。由此证明固体就是可以传声的。
(3)四人一组,将土电话两副在水平方向呈十字拉开,线订交处用线扎紧,以保证两根线接触优异。一人对着电话筒小声发话,其他三人都可收听到。这说明声音就
是可以向四周八方流传的。
实验注意:
1、做土电话的筒或杯,底部要薄,越薄越简单振动,传声越好。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4/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2、做电话线的资料越亲近越好,比方细金属线比粗棉线传声见效好。
3、通话时线要绷紧,导线与筒底接触要优异。
方法二:
一个同学用手轻轻地挠桌面,保证其她同学在离桌面较远的地方听不到,让另一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瞧可否听到挠桌面的声音。若是能听到,说明固体能传声。
实验注意事项:
1、小构成员交替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圆满的操作过程。
2、学生挠桌面时用力要适中,切勿敲桌面或发出较大声响。
3、不要大声喧华,免得影响实查见效。
二、声音在液体中流传
方法一:
1、往水槽中加入多半槽水
2、将两个石块或两块砂纸在水中摩擦,让一个同学耳朵紧贴到水槽边上听。可
以听到摩擦声,说明液体能传声。
实验注意:
1、两石块或两砂纸摩擦,用力要适合,要以站在一边的同学听不到,只有将耳朵紧
贴在水槽上才能听到为宜。
2、小构成员要轮换操作,使每个学生对液体传声都能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
三、声音在气体、液体中流传
1、将收音机打开,调到一个收音见效最正确的波段,放至最大音量。这时听到的声
音就是靠空气流传到学生耳中的,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5/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2、把收音机装入塑料袋,用塑料胶带将袋口封死,将它悬挂在水槽上边的棍下,
使其浸在水中。学生仍旧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这时声音流传的行程中有一段就是靠液体流传的,由此证明液体也能传声。
实验名称6:做小鼓
实验目的:会用各种资料制作小鼓,并能经过实验找出最适合做鼓面的资料应具备的特色。
实验资料:圆形的容器(碗、罐头瓶等)、塑料袋、气球、棉布、牛皮纸、报纸、
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
1、用圆形的容器(碗)做鼓身,分别选择一种资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棉布、报纸)做鼓面,用橡皮筋(或胶带、胶水)将它绷紧在鼓身上。鼓就做成了。
2、敲击鼓面,比较用不一样样资料制成的鼓面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敲击不一样样资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样,声音与资料的性质有关。弹性好、韧性大的资料做鼓面资料好。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6/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实验名称7:制作小乐器(用瓶子做风琴)
实验目的:培育学生研究乐器的兴趣。
实验资料: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水、钢笔(或铅笔)
实验步骤:
1、把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排成一排,每瓶间隔4厘米。
2、第一个瓶装满水,第二个瓶比第一个瓶略微少装一点水

,第三瓶比第二瓶少装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27/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一点,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瓶子装的水最少。
3、用铅笔或钢笔轻敲每个瓶子,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4、找出每个瓶子最适合的装水量。
实验结论:瓶内的装水量、敲击瓶子的力度使得声音的高低、大小都不一样样。利用此原理可以制作简单的乐器。
实验名称8:光就是沿直线流传的
实验目的:
1、经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就是沿直线流传的。
2、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概括推理能力。
实验资料:每组三块厚纸板(长、宽约20厘米)、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
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媒介中沿直线流传。经过正反双方面的比较实验,即同一束光在直线通道中能经过,在曲折通道中不可以经过的实验,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实验步骤:
方法一:
1、用厚纸板做成大小、形状相同的纸屏,将其编成1、2、3号。在1号、2号屏
的中心打向来径为4~5毫米的小孔。
2、将蜡烛与1号屏、3号屏挨次排成一条直线。调整蜡烛高度,使其与1号屏上
的透光孔高度一致。观察。可瞧到经过小孔的光束投射到屏3上,形成一个光斑。
用直尺丈量可发现光源、小孔、光斑的中心处在同向来线上。说明光就是沿直
线流传的。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8/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3、在蜡烛与屏1之间或屏1与屏3之间插入屏2。调整屏2的地址,可发现只有当屏2上的小孔与屏1与光源在同向来线上时,屏3才能瞧见光斑。这说明光在
空气中就是沿直线流传的。
方法二:
1、点燃蜡烛或让电灯通电,蜡烛与电灯发出的光射向四周八方,像蜡烛、电灯等
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将一个纸筒的一端用蜡纸封口(或装一主玻璃片)。再用硬纸做一个稍小的圆
筒,筒的一端用硬纸板封口,在硬纸板的中央用针钻一小孔。
3、将两筒套在一同,使大筒的蜡纸面向外,小筒的针孔面向外。
4、将小孔对准作为物体的蜡烛,眼睛挨着蜡纸,前后调理两筒间的距离。可瞧到
蜡烛火焰上部的光经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下部,而蜡烛下部的光经过小孔后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会出现与蜡烛火焰形状相似的倒立的像。这一现象叫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光就是沿直线流传的。方法三:
用笔挺的塑料软管对准点燃的蜡烛时可以瞧到光,而当软管折成必定角度时再瞧蜡烛,就瞧不到光。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就是沿直线流传的。
实验注意事项:
1、每块硬纸板之间最好相距15厘米左右。
2、点燃蜡烛,划火柴时、硬纸板上打孔时都要注意安全。
3、要保护眼睛,不要直视光源。
实验名称9:光能透过哪些物体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经过实验区分不一样样物体的透光程度,会依照透光程度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9/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2、培育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
实验资料:手电筒、白纸、玻璃、毛玻璃、书籍、卡纸、矿泉水等。
实验步骤:
1、一位同学站在桌边,将一张白纸立在桌子受骗屏幕。
2、另一同学拿着手电筒,手电筒距白纸平面大体10厘米。
3、第三位同学分别将桌上的各种物体放在手电筒与白纸之间。观察白纸上的情
况并做记录。
实验现象:玻璃能让光全部经过;毛玻璃、矿泉水能让光部分经过;书籍、卡纸不
能让光经过。
实验结论:透明物体能让光全部经过;半透明物体能让部分光经过;不透明物体不
能让光经过。不一样样物体的透光程度不一样样,据此可以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与不
透明三类。
实验注意:
1、手电筒照耀时要与桌面平行。
2、手电筒与物体要保持适合的距离。更换被测物体时,应使手电筒与被测物体
的距离保持不变。
实验名称8:影子的形成(影子产生的条件)
实验目的:
1、经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光、有挡光的物体。
2、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提升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实验资料:手电筒、铅笔、白纸。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10/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实验步骤: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11/27
三年级科学实验23781

三年级科学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