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八章-朱熹、王守仁、颜元和王夫之的教育思想.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章
朱熹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教育思想
颜元的教育思想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朱熹教育思想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后改为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朱熹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元本体论
(1)宇宙的本体是太极,是理,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最高原理。宇宙的现象是阴阳,是气,理气本无先后可言,但如果推其所以来,则先有理。
(2) 性即理,宇宙的理性在心唤作性,就是“仁、义、礼、智”。
(3)人类万物都是由于理气的结合而产生,所以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命之性”同是善的,而“气质之性”有清浊偏全不同。
教育的作用在于“明明德”
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一)
小学:
任务:培养“圣贤坯璞”
内容:教事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之文”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方法:早施教
形象生动
重行为习惯培养
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二)
大学:
任务;“加光饰”
内容:教理
修身、齐家、治天下之道
方法:自学
学术交流
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三)
意义:
朱熹将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确立了两者在任务、内容和方法上的侧重点,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基础与深化的内在联系。反映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
对小学的论述对南宋以后小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子读书法》要目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朱子读书法》分析
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集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于一体
读的是圣贤之书
把道全看在书上,把学全看在读和讲上。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
格物穷理,变成读书穷理。
王守仁是明朝中叶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明朝反传统教育思潮的领袖。他曾经在阳明洞书院讲学,故称阳明先生。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提出了“心即理”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相对立的“阳明学派”(与陆九渊的学说合称为“陆王心学”)。该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朝中叶后广为传播。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第八章-朱熹、王守仁、颜元和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60 MB
  • 时间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