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见书上278页
总需求一般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的需求(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出口)。
如果用Y代表总需求,用C,D,I,NX分别代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则
Y=C+D+I+NX
二、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直线,解释:
:
财富效应是通过物价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财富的变动而影响实际消费的效应
物价水平(增加)->实际财富(下降)->消费(下降)->总需求(下降)
:
实际货币量=
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量(↓)→利率(↑)→投资(↓)→总需求(↓)
利率效应又称为凯恩斯效应
:
物价(↑)→名义收入(↑)→税收(↑)→可支配收入(↓)→消费投资(↓)→总需求(↓)
:
汇率效应是指物价水平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
净出口受多种因素影响,最重要的是汇率。一国汇率上升,即相对于外国货币更值钱,这时,如果外国产品价格不变,用本国表示的外国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进口增加,但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产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出口减少。
在资本1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资本从低利率地区流向高利率地区。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从而汇率上升。
物价(↑)→利率(↑)→汇率(↑)→净出口(↓)→总需求(↓)
汇率效应又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总需求中,消费是相当稳定的,净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故总需求的增加更多是由投资引起的,在上述三个效应中,利率效应最重要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物价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用一条总需求曲线来表示,当物价不变而影响总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时,总需求曲线水平移动。
当物价水平之外的其他因素引起总需求增加时,曲线向右移动。其他因素引起总需求减少时,曲线向左移动。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有长期和短期之分
一、短期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是一个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总量。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原因:
:
: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影响因素:
1、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物价水平不变时,由于对未来的预期引起的短期总供给的移动
四、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竖直的直线,表示长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关系
移动:长期总供给会随着制度、资源、技术进步向右移动,会因战争、自然灾害向左移动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说明均衡的如何决定的模型
把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图上就得到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
AD=f(P) (1)
SAS=f(P) (2)
AD=SAS (3)
由3式可得出均衡物价
二、均衡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1、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最理想的宏观经济状况
2、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过热,资源过度利用,资源短缺使资源价格上升,最终物价上升,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
3、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济中存在失业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总结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一、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非自愿失业是指由于工资刚性在现行市场工资下愿意工作的人的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所产生的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工人自愿退出劳动力队伍所产生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的失业率
需要注意的是,充分就业并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
二、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杂和统计的困难,西方学者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值得注意得到是,物价稳定也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一般来说,当通货膨胀不超过3%,即温和的通货膨胀时就实现了物价稳定。
三、经济适度增长
一般以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值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
四衡是指本国对其他衡,同样,略有顺差也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收支平衡。
静态:以年末收支总额平衡与否来判断
动态:指一个衡
经济学后章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