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该片于2012年7月在台湾公视播出,2012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会台播出,2012年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台播出。
《舌尖上的中国》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摄制组行走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70个拍摄地,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15位摄影师拍摄,并由3位剪辑师剪辑完成。
美食列表
第1集自然的馈赠
烤松茸;油焖冬笋;雪菜冬笋豆腐汤;腊味飘香腌笃鲜;排骨莲藕汤;椒盐藕夹;酸辣藕丁;煎焖鱼头泡饼;煎焗马鲛鱼;
第2集主食的故事
三色开花馒头;椒盐葱花卷;干炒牛河;腊汁肉夹馍;羊肉泡馍;兰州牛肉面;岐山臊子面;
第3集转化的灵感
大煮干丝;杏仁奶豆腐;酸菜白肉;酸菜水饺;毛豆腐;
第4集时间的味道
老鸭煲;金华火腿;苏式酱汁肉;梅菜烧肉;酱鸭;苗家腌鱼,苗家腊肉臭桂鱼;折耳根炒腊肉;
第5集厨房的秘密
香菇灌汤包;蒸蛋饺;西湖醋鱼;咸鸭蛋;葱烧海参;金丝虾球;剁椒鱼头;炸臭豆腐;红烧狮子头(葵花大斩肉);
第6集五味的调和
茶香烟熏鸭;香菜陈皮鸭;小笼汤包;无锡酱排骨;冬瓜老鸭汤;盐焗鸡;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泡椒鸡杂;麻辣豆花鱼;麻婆豆腐;
第7集我们的田野
糯米团;香橙烤鱼;腌鱼;酸汤鱼;烤蚝;红烧珍珠鲍鱼;海胆水豆腐蒸蛋;
节目定位
在娱乐心理和功利心理泛滥荧屏的背景下《舌尖上的中国》没有从众跟风,从《舌尖上的中国》的文本内容、目标受众以及实际对其给予积极反馈的受众群体来看,该片是从城市人的视角出发,向城市人展现相对遥远并陌生的自然状态和乡村生活。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镜头下的乡村生活是按照与城市生活“相反”,即“差异之物”的角色进行定位的。
受众分析
首先,在充斥着谍战剧、偶像剧、宫斗剧和家庭伦理剧的电视荧屏上,一部充满人文情怀、饱含文化底蕴的美食纪录片,如一股清新之风,让观众眼前一亮,精神也为之一振。所以当以真实记录、原生态呈现为基本特征的《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立马引发观众热捧,也就不是啥奇怪的事情了。
其次,看过该纪录片的观众都知道,《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所介绍的美食,其食材绝大多数取自天然,不但远离污染,更远离各种化学添加剂、色素,都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也正是因为其健康、绿色、无公害,所以才赢得了普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这一点尤为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
最后,《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乡愁纪录片,所以才引起了天南海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部纪录片,从天寒地冻的东北查干湖,到四季常青的海南岛,可谓是走遍中国的江南塞北,当观众在荧屏上看见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自然倍感亲切,难掩激动,进而激发内心的思乡情愁。
营销策略
一是标题营销,抓人眼球。在戛纳电视节上,该片在中国所有参展纪录片中问询量位居第二,电视节组委会南尼?莫莱蒂声称自己被《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片名吸引。总导演陈晓卿表示,对这个片名斟酌了很久,最后选用《舌尖上的中国》,也是希望用味觉审美来观照中国人的生活价值观。
二是微博营销,借势造势。《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前和播出期间,在微博的宣传推广为其聚拢了大量人气,连续多天占据微博热门话题榜第一名。配合纪录片每天一集,每集一个主题的讨论,更是形成了持续效应。纪录片主创团队做客新浪微博“微访谈”,加上网友自发组织的“晒零食”、“晒夜宵”、“深夜发吃”等活动,让该片人气越来越旺。其中,被网友奉为经典的该片解说文案,也被解读为美国版、德国版、大学版等各种版本的“舌尖体”在网络中流行。
舌尖上的中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