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儿3 周岁后至6~7 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与婴幼儿期相比,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而与成人相比,此期儿童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加上活泼好动,需要更多的营养。由于学龄前期儿童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而使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影响此期儿童良好营养的因素较多,如挑食,贪玩,不吃好正餐而乱吃零食,咀嚼不充分,食欲不振,喜欢饮料而不喜欢食物等。因此,供给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为其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体格发育特点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但各阶段速度不同,一般而言,年龄越小发育越快。与婴儿期相比,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但仍保持稳步地增长,(年增长约2kg),身高增长约21cm(年增长约5cm)。体重、身高增长的粗略估计公式为,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7(或8);身高(cm)=年龄×7+70。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在一定的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的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儿童身高、体重的平。在评价个体儿童生长时需考虑影响其生长的多种因素,如遗传、性别等内在因素,以及包括营养、教育、训练在内的环境因素等。此外,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或腹泻等,常引起营养素消耗增加,也影儿童的食欲和营养素摄入,患病儿童的体重、身高可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当疾病等障碍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因素克服后,会出现加速生长,即“赶上生长”(catch growth), 也称“生长追赶”。要实现“赶上生长”需要在疾病恢复期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为儿童做好营养准备,即供给富含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生长发育评价
Z 评分法
Z 分= (体格指标实际测量值—体格指标参考值中为数)/体格指标参考值标准差
生长发育评价
z评分法(Z scores)评价年龄别体重,年龄别体重z分(weight for age Z ),以<-22界定低体重,示近期营养不良;Z评分法评价年龄别身高,年龄别身高z 分(height for age Z scores,HAZ),以<-2界定生长迟缓,反映较长期的营养状况;也可将体重和身高结合起来评价,身高别体重z 分(weight for height Z ),反映体格均称状况,以<一2 界定为消瘦,>2界定为超重和肥胖。在用z 分评价体格发育状况时,多采用WHO 推荐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NS/WHO)的参考值。
生长发育评价
年龄别BMI法
WHO 专家委员会认为,年龄别体质指数(BMI)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最好的指标,既能反应年龄特征,又能反应体质构成,还能与成人体格评价相连贯,但目前尚未建立其正常参考值
生长发育评价
其他方法包括百分位法、中位数法,指数法、生长曲线图评价法。体格发育状况评价可参考我国1995 年9 市城区体格发育测量值(中华医学杂志,1998,78(3):187—191)。
脑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先于其他各系统。新生儿脑重370g 已达成人脑重的25%,1 岁时达900g,为成人脑重的60%,4~6 岁时,脑组织进一步发育,达成人脑重的86%~90%。3 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但脑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仍继续进行。随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完成,运动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神经冲动传导的速度加快,从而改变了婴儿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缓慢,易于泛化、疲劳而进入睡眠的状况。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