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天地之道五运六气概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不知年之所加,盛衰之起,虚实之生,不可以为工也。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运动观思想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核心,以干支甲子系统进行归纳和演绎,来推测各年的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情况,是一门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历法和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学说。
运气学说有三个主要特点:把气候变化与自然界生物现象联系起来;把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发病规律联系起来;把气候变化与防病治病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运气学说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五运行大论》、《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之中。
一般人认为,运气学说的理论比较深奥,不易掌握。主要原因是运气学说的理论中,涉及并运用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历法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在此,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和临床应用,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运气学说是由“五运”和“六气”所组成,并以此总结和分析以60年为周期的气候运动变化规律。
五运,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分别配以天干,来推测每年的岁运和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
六气,是风、热、暑、湿、燥、寒三阴三阳之气,分别配以地支,来推测每年的岁气和各季节的气候特点。
五运和六气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反映每年的气候变化及其特点。
(一)干支甲子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合称,故名甲子。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最早用来纪日。
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称十二地支,最早用来纪月
1、干支的阴阳属性
相对而言,天干属阳,地支属阴。而天干地支中,又可各分阴阳。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五干属阳,称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五干属阴,称为阴干。
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六支属阳,称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六支属阴,称为阴支。
下图为天干地支阴阳属性表
天干
阳干
甲
丙
戊
庚
壬
阴干
乙
丁
己
辛
癸
地支
阳支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阴支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天干地支阴阳属性表
2、干支的五行属性
根据五时五方关系配属
天干中的甲乙配木,丙丁配火,戊己配土,庚辛配金,壬癸配水。
天干配五行的道理有两个:一是天干本身的次序是按每年生物生长收藏的次序来排列的,而五行相生的次序也是生物生长收藏的次序,故天干按次序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配。二是在方位上,甲乙属东方,东方是木位,故甲乙属木;丙丁属南方,南方是火位,故丙丁属火;戊己属中央,中央是土位,故戊己属土;庚辛属西方,西方是金位,故庚辛属金;壬癸属北方,北方是水位,故壬癸属水。
天地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