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端午的鸭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平淡而有味的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读出情趣。
2、了解民俗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显)①、人物图片:屈原
②古诗《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师:当一袭宽袖长袍的屈原神态傲然地站在汨罗江畔时,当诗人文秀的这首《端午》琅声入耳时,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什么?
生:端午节!
(屏显)走进端午——有关端午风俗的图片
师:对于端午节,你了解多少?你们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生: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生:端午节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生:纪念为救父投江而死的东汉孝女曹娥。
生: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佩带香囊,据说可以去病除邪。
生:有的地方还赛龙舟,这个也和纪念屈原有关。
生: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还用艾蒿水洗脸,据说也是为了避邪。
过渡:端午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也让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检查预习:一、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二、(屏显)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
文章先写;
接着写了;
最后写了。
三、研读重点段落,探究文章主旨
过渡:作家汪曾祺的家乡江苏高邮过端午节是一定要吃鸭蛋
的,那么端午的鸭蛋充满怎样的生活情趣呢?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课文,一同去感受字里行间那浓浓的民俗风情。
1、生朗读课文,学习第4、5两段。思考问题。
生活情趣: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作者回忆他儿时过端午节的情形,充满了童真,童趣。对于文中所表现的童真、童趣,我们该怎样读呢?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
(1)反复朗读课文,落实朗读要求。
(2)根据自己的音色特点和特殊处理,力求读出文章风味,体现个人特色。
2、展示朗读,读出个性风味
过渡:作者在这个小小的鸭蛋中寄寓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对儿时的怀想留恋之情,如果我们把作者的情感认知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似乎还意犹未尽。因为文章的题目不是《家乡的鸭蛋》,而是《端午的鸭蛋》。那么,作者把借鸭蛋体现的这种情感放置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接下来我们要把目光投放到文章的哪些自然段?
研读第1段
1、师: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
生:详写的风俗是放黄烟子、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
生:略写的风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生:因为放黄烟子、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的风俗和外地不一样,详细介绍帮助读者理解这是家乡独有的端午风俗。
3、家乡的端午风俗“十二红”可能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4、“十二红”中,作者印象最深的有哪几样?
生:苋菜、虾、鸭蛋。
师:哦,这其中最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就是鸭蛋了吧,为什么要选取端午的鸭蛋来寄寓情思?苋菜

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7-09-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