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德国金融体系研究 】是由【赖大文档】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德国金融体系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德国金融体系研究
第一章人口因素是金融体系演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全球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金融体系如何调整以人
口应对老龄化挑战,并进一步利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展契机,显得尤为
重要。Vitols(2001)指出,金融体系狭义上是指货币经济中的一系列机
构和组织,主要为家庭、非金融公司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资金供给(储蓄)
和资金需求(投资)提供融通。本文指出,德国金融体系主要包括银行、
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证券市场,并涵盖银行体系、养老体
系、住房金融体系和投融资体系等子体系。德国与其他许多发达国家一样
,也一直面临着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金融学原理,老龄化将导致储蓄
率降低和经济发展滞缓。但是,事实上德国不仅具有高储蓄率,而且经济
具有高度竞争性,并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德国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稳
健的财政状况和稳固的私人消费,并扮演着地区稳定性锚的角色。即使在
经历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德国经济依然能率先取得恢复,继续在欧元区保持领先
地位。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表明,%。2013
年,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德国投资受到欧元区压制,其经济增长下降
%。2014
年,在私人部门现金流良好、低利率和国内需求上升的背景下,德国政府
预计经济增长率将达到
%。德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依然取得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高
储蓄率、资产价格稳定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而这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是其精
细化的制度安排以及相对稳定和运行有效的金融体系。然而,目前从人口
老龄化角度探讨对德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德国金融体系如何应对人口
老龄化的研究较少。
........
第二章人口老龄化下的德国高储蓄之谜
第一节德国人口严重老龄化
人口学家预计未来几十年,德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将更为突出,并且
人口数量还将出现更大程度缩减。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预测,在目前至
2060年人口发展的12种模拟情形中(Destatis,
2009),、
年、。鉴于1990
年代中期出现的移民潮不太可能在以后几十年中再次出现,统计局假设平
均每年德国净移民人数为10
万。根据第十次德国人口统计数据,按中等情形预计,2050
年德国人口数量将下降10%至7,500万。2005
年,人口研究与社会政策研究所(Institutfuer
BevoelkerungsforschungundSozialpolitik
)甚至悲观预计德国人口数量将下降28%至5,870
万。从区域来看,德国南部人口数量下降程度较缓和,东部将出现急剧下
降((BundesamtfuerBauwesenundRaumordnung,2003,2004a,
2004b)。2009年,建筑、市政和空间发展联邦研究院(TheFederal
InstituteforResearchonBuilding,UrbanAffairsandSpatial
Development,BBSR)发布了德国约440个地区的人口预测,估计2025
年德国超过50%区域的人口将出现下降。人口增长预测前10
位地区都位于德国南部,而后10位都位于德国东部。
第二节稳定且较高的家庭储蓄率
根据EVS调查,金融资产的变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各种储蓄账
户的存入和提取;二是股票和债券的购买和出售;三是房屋建筑协会("B
ausparkassen")专用存款账户的存入和提取;四是寿险和私人养老金计
划的缴纳和收到的偿付。实物资产的变动指房产的购买和销售等,不包括
耐用品的价值变化(除房产之外)和未实现的资本收益。第二种,储蓄等
于收入减去支出。第三种,储蓄等于阶段期间初值和终值之间的财富差异
。
此外,德国几乎所有雇员和雇主都必须缴纳公共退休保险。虽然从储蓄的
狭义概念角度来看,社保缴纳不是储蓄,但是却具有储蓄的同等功能,是
可支配储蓄的潜在决定因素,被Supan(2000)称为“名义储蓄”。
第二章德国高储蓄率源自政策引导..................31
第一节补贴政策鼓励储蓄
.........................................32
第二节税收政策带来税收储蓄
.....................................34第四章
养老体系改革的先行者....................................38
第一节核心在于自己为养老负责................38
养老体系发展不断完善.............................42
第三节改革养老体系以应对老龄化.................45
第五章以稳定为要务的住房金融体系.................52
第一节老龄化下巨大且稳定的房产市场.........52
第二节构建普惠型租房体系....................57
第八章鼓励传统产业投资的证券市场
第一节推动德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按标价差幅、交易成本、交易量和换手率(即交易额与市值的比例
)衡量,德国证券市场具有较高的流动性。Boothetal.
(1999)就德国IBIS交易系统(1997年被Xetra
替代)中30个最流动性股票的标价差幅,与纳斯达克30
个最具流动性的股票进行比较,发现IBIS
的差幅更低,%,%。Jain(2001)也通过标价和有效
买卖差幅对交易成本进行衡量,发现德国交易成本低于英国,高于美国(
尤其是NYSE)和日本。在交易成本方面,Ellul(2002)使用1996
年数据,对IBIS的交易成本与法国CAC体系和SEAQ
的进行比较,发现IBIS交易成本最低。Plexus
Group(2000)则基于公司数据对执行成本进行了国际比较,对大型、中
型和小型股本的交易成本进行了衡量,发现德国中型股本的交易最为昂贵
。有关大型和小型股本的小和中等规模订单的执行成本与美国类似,大订
单(超出每天交易订单额平均的
50%)具有较高执行成本。此外,Jain(2001)比较了四个主要交易所的交
易量(百万美元)和换手率,发现德国换手率高于其他国家。
第二节新市场昙花一现
早在1980
年代,德国就高科技(例如研发)行业发展滞后的根源展开了大量讨论。
归纳起来,德国高科技行业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德
国金融体系的制度结构特征不利于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虽然德国拥有发达
的银行体系,但是由于高科技初创企业存在高失败风险,以及缺乏可以作
为贷款担保的固定资产,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并不合适。德国金
融体系无法满足创新公司和风险投资者的需求(Beike,K?ttner,and
Schlütz,2000;
Knips,2000)。初创企业高风险权益资本的供给短缺尤其阻碍了德国高科
技发展(Albach,1983;Pfirrmann,Wupperfeld,and
Lerner,1997)。在退出机制方面,在1990
年代中期之前,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由全能银行掌控,只允许具有稳
定盈利历史的公司进行
IPO,而将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产生亏损的高科技公司完全排除在外。
...........
结论
本文认为人口因素是金融体系演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人口
因素有关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效应影响的分析文献进行回顾,为这一论点
提供理论依据,并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德国高储蓄率现象进行讨论,
运用金融体系机构分析法,就人口老龄化对德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金
融体系在老龄化下如何应对进行分析,为这一论点提供实证证据。
在储蓄及生命周期中的资源配置方面,德国实施一系列经济和金融制度安
排,包括有关补贴措施和税收政策、养老体系改革和住房金融方面的措施
,不仅使家庭储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且引导资源在生命周期中向后配
置,实现储蓄和消费在生命周期中更好地平滑。通过培育养老和住房等契
约型储蓄,避免了储蓄在人口老龄化下出现下降。
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德国金融体系积极进行调整加以应对。德国金融体
系以全能银行形式著称。全能银行涉足了金融体系中的几乎所有业务领域
,包括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和投资基金等。人口老龄化带来银行储蓄的
下降,使银行融资模式发生转变,从而导致银行盈利能力的降低。为提高
盈利能力,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采取内部整合策略,降低成本费用和提高
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略)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德国金融体系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