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长时期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温故知新
具体概括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地位(作用)
1965
杂交水稻
1973
20世纪末
1983
计算机技术
1970
载人航天
1964
两弹一星
2003
1991-1994
1964
地位、作用
成就
时间
生物技术
1965
杂交水稻
1973
20世纪末
1983
计算机技术
1970
载人航天
1964
两弹一星
2003
1991-1994
1964
地位、作用
成就
时间
生物技术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加强了…打破…,提高…
“东方红一号”卫星
“神舟5号”载人飞船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杂交水稻南优2号
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
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
世界第五
世界第三个
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
居世界前列
具体概括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地位(作用)
【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
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
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材料2 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
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
核武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3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装冲突。勃列日
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
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材料4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
东西。”---毛泽东
1、概念: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打破大国核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3、进程:
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4年: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成功
③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合作探究2】建国以来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实施“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
【合作探究2】建国以来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重要措施。
1 、国家的独立、经济实力的增强(保障)
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者。
【合作探究2】建国以来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爱国的海外学者的贡献(人才因素)
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环境)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政策支持)
1 、国家的独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制度前提)
5、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主观因素)
中国只拥有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世界22 ℅以上的人口。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的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的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