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 】是由【WonderC】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
《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1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芒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
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炽热而热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容许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容许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薄弱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如今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祥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适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42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分开了人世,分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效劳,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2
重看电影《焦裕禄》,对我的心灵又是一次宏大的震撼。党员的信念与责任得到进一步升华。观看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主人公焦裕禄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党的宗旨;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还在于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焦裕禄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和典范。通过观看影片,让我对焦裕禄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更让我体会到了为人民效劳的真正内涵。通过观看影片,主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沉感情。
《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3
1962年12月,焦裕禄被派到兰考县工作。面对兰考逃荒的人民,他让所有的党员干部用自己手上的买米、面的钱给荒民买东西吃。但自己只吃窝头和小咸菜。生活如此艰辛,但他还是处处想着别人。他是多么有爱心呀!他不顾患病的身子。和风雨搏斗,去考察灾区地形,。灾民从心里面爱戴他,尊敬他。
为了让兰考的灾民能过上好日子,他都可以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呀!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次家中只剩下一点钱了,妻子说要给孩子做红烧肉,可一出门,就碰上了焦裕禄,他说自己把钱送给别人了,不要买肉了。晚饭时,小儿子要吃肉,哭闹着将窝头扔到了地上。焦裕禄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的说:“孩子,咱们有窝头吃就已经很不错了,有的人连这也吃不上呢?”小儿子好象听懂了爸爸的话,点了点头,表示记下来了。
在焦裕禄快住院的时候,还一直坚持工作,想着兰考的人民。他总是这样关心群众而忘记了他自己。在他去医院时,村民们老老少少不约而同的一个也不少的都来了,兰考的人民说“一定要亲自送他”。可见焦裕禄在兰考人民心中是多么伟大呀!
42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施展雄心壮志,最辉煌的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的走了。虽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兰考人民,全国人民的心中。我们要把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发扬下去,为了祖国的事业奋斗终生!
《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4
四月十七日下午,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观看电影《焦裕禄》,对于年近七十的我,看完这部片子,我的感想只有四个字:震撼和愧疚。
当我看到片头兰考万人为焦书记送葬,老百姓齐刷刷跪倒一片,再加上动情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场的党员(当然也包括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因为我的心灵受到了撞击,受到了震撼。焦裕禄到兰考任书记才一年四个月,就受到兰考人民这样的拥护,给予这样高的待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地考虑。他到兰考都看到了什么?
他上任的当天就在火车站看到了大批的灾民背井离乡逃往外地;他看到内涝、风沙、;他看到县里的干部人心不稳、思想混乱、作风松散、缺乏斗志,纷纷要求调走的场面;……
他在兰考都干了些什么?
面对这些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彷徨,不顾外界对他的非议,拖着病体,带着县里一些还有良知的干部,从解决群众如何度过灾荒入手,顶着风沙,冒着大雨,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改变兰考落后相貌奔波在乡间田里,而伴随他的是一辆驮着打了四十六个补丁的被子和有着三十五个补丁的褥子的自行车。
这样的干部他会犯形式的错误吗?他会高高在上成为一个官僚吗?他会不顾群众疾苦自己去享受吗?他会整天出入高档会馆和一帮富豪花天酒地尽享奢靡吗?焦裕禄同志他完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兴趣的人。”
当今党内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党章“总纲”中关于党的建立必须坚持实现四项根本要求中的第三项早就提醒我们: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亲密联络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络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在群众道路教育中把焦裕禄做为理论群众道路的典范和正能量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人都是要死的。当我们的干部走到人生终点时,能受到像焦裕禄那样的待遇,即就是千分之一,那也就含笑九泉了。虽然重比不了泰山,起码不至于轻于鸿毛。
再就是对照焦裕禄回想起过去我非常愧疚。我六八年高中毕业抱着改变家乡落后相貌的决心返乡当农民。一回家就被选为队长,也干了一些事情。把一个劳动日值只有四毛五分钱的穷队用了一年时间进步到九毛五分钱;重修了消费队的饲养室;结合南头三个队给旱地打了深水井;给集体买了拖拉机添了牲口等等。
然而我被困难吓倒了,没有顶住错误道路错误政策带来的压力,没有抵挡住城市优越生活对我的诱惑,三年后我还是分开了家乡到了工厂,当了一名改变家乡相貌的逃兵。尽管我在工厂入了党,但最终没有实现我改变家乡相貌的人生理想,这将成为我终生的遗憾。如今我已告老还乡,然而时过境迁,已经为家乡出不了什么力了。对照焦裕禄,我更是无地自容。谁要我是一个逃兵呢?
《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5
初识焦裕禄,是从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中,但那时教师只告诉我们有这样一位为国家做出伟大奉献的人,告诉我们这是考试的考点。于是,向来认真学习历史的我也只是知道这个人的名字是考试的考点,于是就记住了,也只是记住了而已。今天观看了电影《焦裕禄》,我才对他有了更深化的理解。
观影前,我心中一直存着一个问题——当官是为了什么?为名利?还是为人民?观影后,焦裕禄同志那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品质和精神,给了我答案:当官,就要做一个好官,一切为了人民!
我这辈子都忘不掉《焦裕禄》影片的开幕——焦裕禄同志安葬的那一刻——当地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的为他送葬,以此辞别他们的好书记。这,是他毕生所效劳的人民群众对他的最高褒奖,展现了人民群众对他的浓浓眷恋。漫天飘落的白花花的纸钱,飘落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一副椁棺被人们抬着,静默着,徐徐地走向墓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撕心裂肺地哭喊着“焦书记”。那声音惊天动地,响彻云霄,让天地都为之颤抖!
1962年,年仅40岁的共产党员焦裕禄,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毛主席曾经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面对黄沙、洪水和盐碱,,带着兰考人民克制万难,他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他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地治理三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党为民、无私无畏的伟大人生。
为锁住兰考的风沙,他带着通讯员推着自行车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调查风沙起因;为改善气候环境,他倡导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棵棵泡桐树;为解决夏季水患,他又在洪水季节迎风冒雨查看水情。这些大大小小的事例,都表达出了他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的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焦裕禄同志迎风冒雨、不顾病痛,用科学开展观念描绘出了兰考的新篇章的伟大奉献。
《焦裕禄》真是一部好影片,它完美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在河南兰考工作期间的心路历程;刻画出了共产党员坚持付出、无私奉献的良好品格,塑造了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好干部、好书记的光芒形象!
我的家乡就在河南,虽然不是兰考本地人,但作为一名河南人,我为焦裕禄的伟大而自豪!我尊焦裕禄,尊他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的精神;我敬焦裕禄,敬他为祖国建立付出了珍贵的生命!是他,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深化内涵。生活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将这种精神化作认真学习的动力,继承前辈的遗志,把伟大的祖国建立得更加繁荣富强!
《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6
3月25日,我满怀崇敬的心情在市委会堂观看完了电影《焦裕禄》,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品质和精神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和启迪,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深化内涵。
开幕便是焦裕禄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满天的白花,满天的纸钱,飘落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一椁棺木被人们抬着徐徐地走向墓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恋恋不舍的辞别他们的好书记,人们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悲伤的场景反映了焦裕禄同志深受当地人民爱戴。这与焦裕禄同志始终坚持效劳群众、艰辛奋斗、求真务实、知难而进、敬业奉献的工作作风分不开。
焦裕禄同志始终坚持效劳群众。党的群众道路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焦裕禄同志以实际行动阐释了群众道路。从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焦裕禄就深化群众对当地情况进展调查,掌握了植树造林的方法。他带着着兰考人民克制万难,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顽强拼搏,治理“三害”。即便家中仅剩一点钱了,他也把钱送给别人,让妻子违犯了给孩子买肉吃的承诺,最后他的精神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理解。
焦裕禄同志始终坚持艰辛奋斗。因为心系群众,他日夜坚持工作,
受着肝病的痛苦,后来病情严重恶化,变成肝癌,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剧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里奔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大女儿因为从九岁一直穿着同一件棉袄受到同学的嘲笑,但看到父亲艰辛奋斗的工作作风便不再要求穿新衣服。
焦裕禄同志始终坚持求真务实。面对另一位书记关于坚持党的要求还是群众的要求的讨论,焦裕禄同志始终认为群众的要求就是党的要求,这是一个党员深化的思想觉悟。不搞形式,求真务实,把为群众工作放在第一位,冒着政治风险,也要把物资运到当地救急,真正做到了为群众办实事。
《焦裕禄》电影个人观后感3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