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庆报道折射新媒体时代纸媒之变.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国庆报道折射新媒体时代纸媒之变 】是由【雪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庆报道折射新媒体时代纸媒之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国庆报道折射新媒体时代纸媒之变
王海涛新中国六十大庆,报道高潮在十一期间,其中10月1日、2日是国庆报道的重要节点,也是媒体竞争的一场“刺刀战”。
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在信息源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在传播时效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身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网站等众多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先声夺人、脱颖而出?这成为各家报媒面临的现实挑战。为此,10月1日、2日的国庆报道,各家报纸无不是在提前策划、精心准备后推出的。
本文从报道理念、报道版面、报道内容、报道手段等四个方面对10月1日、2日全国主要晚报、都市报的国庆报道进行分析,以探究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策略之变。
理念之变:解读与深度
传媒发展已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互动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报纸信息传播的滞后性、有限性、单一性等劣势暴露无遗。如果说在电视时代,现场直播对报纸的冲击还很有限,但在新媒体时代,电视与网络融合后的现场直播在信息传播方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基本实现了信息的无缝隙覆盖传播。特别是在重大公共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中,门户网站、电视等的现场直播更对报纸构成严峻挑战。
对国庆报道特别是阅兵报道这样一个重要的战役性报道而言,现场直播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与现场感的融合,10月1日上午看电视将是绝大多数受众的选择,报纸该报道什么内容呢?不少报纸在10月1日的头版上对央视直播的具体时间做了导读,在10月2日的报纸上很多版面依然是阅兵式的平面再现。在现场直播已将阅兵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并进行了滚动播出的情况下,报纸仍然把报道重点放在阅兵方队的再现上,无疑没有多大吸引力。即使有些报纸偶有解读,也没有形成系统。应该说,这种新闻报道思维依然停留在纸媒时代靠版面、靠数量取胜的阶段。
而10月1日下午出版的《法制晚报》,当天56个版,就拿出了19个版做兵器解读,从99式坦克一直到预警机,以大量精美的图片为主,图文并茂,其中很多兵器解读都是独家的,是网站、电视等现场直播中所没有涉及的。这就是一种高明的处理方式,折射出报纸在应对新媒体挑战中越发明晰有效的“重解读”的报道理念。受众虽然看过了阅兵现场直播,但依然需要报纸上的解读信息。《法制晚报》避开信息传播滞后的劣势,大做独家深度解读,无疑把报纸最大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在当天的报纸竞争中胜出,在应对网站、电视媒体的挑战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0月2日的《齐鲁晚报》推出60个版的大报型特刊《中国步伐》,注重国庆解读,摒弃现场再现,设置了《盛世盛典》、《京城传真》、《图解装备》、《燃情时刻》、《齐鲁同庆》、《泉城见证》6个板块,尝试着对国庆阅兵进行了政治解读、国力(军力)解读、民意解读、文化解读等等,也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从报道重版面、拼数量到重解读、做深度,这是报纸新闻报道的大势所趋。
版面之变:简洁与创意
头版作为报纸的“脸面”和窗口,代表了报纸的版面风格和舆论导向。10月1日当天的报纸版面,各家报纸可谓费尽心思,力求出彩。可是,到底什么样的版面能够与众不同呢?
随着社会信息的日益丰富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受众的阅读心理和习惯已经悄悄改变,读者希望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一个面目凌乱、杂乱无章的版面,首先让人望而生畏,即使内容很精彩,读者也没有阅读欲望,毕竟现在是海量信息时代,受众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
仔细浏览10月1日的报纸头版版面,绝大多数报纸用了“口号式”标题,标题字数在10个字左右:
《新京报》――“新中国”;
《京华时报》――“祖国万岁”;
《扬子晚报》、《重庆晚报》――“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深圳晚报》――“生日快乐,共和国”;
《齐鲁晚报》――“我爱你中国”;
《南方都市报》――“新中国60岁,今天看大阅兵”;
……
在60年国庆的伟大时刻,唯有用这样的口号式标题,才能表达内心炽热的热爱高兴之情。
同时,绝大数报纸头版用了两种主色――红色和黄色,配上口号式标题,整个版面简洁、大气。
在这方面《齐鲁晚报》尤为突出:封面和封底通开如一面国旗,配有毛体字“我爱你中国”,整个版面不多说一句话,不多上一种色。
当前,在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冲击下,报纸在信息量上并不占优势,如果一张报纸版面信息塞得满满的,传播效果可想而知。但是,版面要真正做到简洁并不容易。从10月1日当天的报纸头版可以看出,版面追求简洁是大趋势,但真正做到简洁的少之又少。版面设计离不开版面设计元素,如标题、线条、色彩,新闻版面简洁化,就要求运用设计元素必须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舍弃简单信息,凸显思想与观点的传递。但事实上,很多报纸在版面设计上仍然患得患失,不敢舍弃,不愿舍弃。
版面是报纸的脸面,读者先看到版面再看内容。报纸要在海量信息时代以简洁、大气的版面风格让亮点闪现,否则很容易淹没在信息海洋里。
内容之变:差异与本土
面对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包围,报纸内容需要个性化、差异化,按部就班的报道很难突出重围。
10月1日各大报纸的国庆报道,多数是从庆典活动的准备、进展、保障、幕后等方面展开报道,内容大同小异。在不少信息源一致的情况下,要把受众最关心的信息报道出来,在报道内容上要秉持差异化方针。
差异化的报道内容来源于差异化的信息源和信息处理。为了能够获取独家、差异化的信息者赴京,有的还组建了报道团队。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新安晚报、辽沈晚报、燕赵都市报、江南都市报、山西晚报等多家媒体都派出了精干队伍报道阅兵,有的是特派记者,有的是首席记者,还有的是特稿部、深度报道部的主任。在人员规模上,扬子晚报10人左右,由副总编辑带队;齐鲁晚报也派出了副总编辑带队的12人的报道团队。全者队伍齐集北京,就是为了获取第一手的、独家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是报纸内容竞争力的最核心支撑。
差异化的核心之一是本土化处理。《齐鲁晚报》在国庆报道中连续刊登了《千人军乐团里山东骨干多》、《550平米国旗底下藏着“把手”》、《国庆口号折射时代变迁》等多篇独家稿件,让国庆报道贴近山东本土,在千篇一律的国庆报道中凸显了个性化、差异化,出现了报纸上摊即脱销的“国庆现象”。读者的认可,就是来源于这种差异化、本土化的独家内容。
还有差异化的信息处理。《南方都市报》10月1日A06版的稿件《美国多位政要贺新中国60华诞》就比较吸引人,采用的是中新社的稿件,但在当天报纸上属于内容再造的“独家”。
号外之变:概念与功能
报纸号外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出版,下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报社)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因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故名号外。”可见,报纸出号外原本之意是迅速传递信息。号外的出现与受众接触信息的渠道较少有直接关系,而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出现,号外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在今年国庆报道中,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家报纸出版了号外。
今天的号外,不仅在概念上发生了变化,在形态上也发生了变化。齐鲁晚报推出的号外“中国时刻?盛世中国轴”,采用卷轴样式,采取罕见的“五联版”形式,在国内众多号外中是唯一的。这份号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国庆60周年的宏伟景象,并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阅兵盛况,上摊后不到一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号外已不再强调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但它在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抗震救灾以来频频出现,标志着在当前传媒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出版号外已经从“非常规”报道手段转为“常规”报道手段,从信息传播转变成品牌塑造――出号外越来越成为报纸展示实力、塑造品牌、提高美誉度、争夺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号外的复兴,是报纸差异化竞争的延续,是新媒体冲击下报纸的积极应战手段,也是服务读者、争取读者的有效方式。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更多的报纸将重新使用号外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出版方式。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报道理念、版面、内容、手段等多方面的变化特点,显示出未来报纸发展的趋势。谁能在这四个方面把握规律、占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齐鲁晚报?生活日报)
72953388

国庆报道折射新媒体时代纸媒之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雪雁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3-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