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由零件图→绘制锻件图→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选择锻造工序→设备和吨位→加热规范→规定技术要求→检验要求→编制劳动组织和工时。
一绘制锻造图:根据零件图绘制
1 敷料:为简化锻件形状而增添的金属(也叫余块)。
2 加工余量:自由锻件精度、尺寸、表面质量较差。
需切削加工,所以,留余量。
3 锻造公差:锻件实际尺寸和名义尺寸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偏差。
零件图用双点划线,锻件实线,
零件尺寸加括号,公差查手册。
二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
1 锻件的坯料质量 G坯料=G锻+G烧+G料头
G烧损=G锻×(2—3)% (首次)
G锻×(—2)% (二次以后)
G料头=G锻×(2—4)% (钢材)
2 尺寸:与第一道工序的变形性质有关。
镦粗: <H/D<
拔长:钢锭坯料:y≥—3
轧制钢料:y=—
坯料截面积=锻件最大部分截面×y
三选择锻造工序:
包括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及修整工序。
根据锻件技术要求,坯料情况,生产批量等确定。
一般:盘类:镦粗、(或拔长、镦粗)冲孔。
轴类:拔长(拔+镦粗)、压肩。
筒类:镦粗(镦+拔)、冲孔、在心轴上拔长。
环类:镦粗(拔+镦)、冲孔。
四选择锻造设备
镦粗:G=(—)kF(kg)
k为系数,与σb有关,F为锻件镦粗后与工具接触面水平投影.(mm2)
拔长: G= (kg)
F—坯料横截面面积(cm2)
五锻后冷却及热处理
空冷坑冷炉冷
退火正火(+高温回火)
工具钢:正火或球化退火
中碳钢、合金钢:一般调质。(对于不进行最终热处理)
坯料的加热和锻件的冷却
加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坯料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在坯料均匀热透的条件下,应尽量缩短加热时间,以减少金属氧化等缺陷,降低燃料消耗。
锻造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锻造温度范围是指由始锻温度到终段温度之间的温度。
(1)始锻温度允许加热的最高温度即始锻温度。在不出现过热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始锻温度,以使坯料具有最佳的锻压性能,并能减少加热次数,提高生产率。碳钢的始锻温度比固相线低200℃左右。
(2)终锻温度不能继续锻造的温度为终锻温度。钢的终锻温度应高于再结晶温度,以保证有足够的塑性以及锻后能获得再结晶组织。但终锻温度过
自由锻造的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