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纵横哥特式的别样美丽
哥特式的别样美丽
——论爱伦坡《乌鸦》中的哥特式风格
徐婧李成坚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摘要】本文以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与大师,埃德加· 爱伦坡的著名诗歌《乌鸦》为例,通过对诗歌意象塑造因素:人与物的塑
造、场景设置、问答设置;写作手法中的:象征、韵律与节奏、措辞特点的分析,论证哥特式风格在作品中的成功运用与重要作用。
【关键词】《乌鸦》;哥特式文学;埃德加· 爱伦坡
哥特式文学首先盛行于,世纪的西方世界,旨在描述发生在出场奠定了基调。诗人将故事设置在一所幽僻而狭小的屋子里也是别
充满神秘与恐怖氛围中的传奇经历。许多学者认为,“哥特元素大都运有一番用心。首先,狭小而闭的空间对构建孤僻而隔世的哥特式恐
用于小说创作,而诗歌则由于受到情节、节奏与韵律的限制而缺少叙述怖气氛有着绝对的帮辅作用。第二,小屋正是两位情侣的爱巢,这个屋
哥特故事的基础条件”—。但部分学者则坚信“哥特元素子依旧如此,然而曾经的欢笑却随着女主人的香消玉殒而一去不返。
不仅存在于小说中,在诗歌当中亦可以分外活跃”刘守兰:。作为男子守着物是人非的屋子,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悲伤。如此设置场景会
美国哥特文学大师与先驱,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及他的诗作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使读者对男子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都充满了哥特式的神奇色彩。但是大多数学者仅将研究聚焦于其短篇、问答设置
小说中的哥特研究,而忽视了该元素在其诗歌中也存在的现实。乌鸦用“永远不再”回答了男子所提的所有问题,而乌鸦的每次回
一
、爱伦坡所持的哥特式文学理论答都给予男子不同的心理感受。
爱伦坡对美好事物的凋零有着强烈的迷恋。追根究底,这还源于在每次提出问题而都得到相同答案之后,男子意识到乌鸦给的回
他儿时的丧亲之痛,与中年的丧妻之痛。而已逝女子的影子常在他脑答将永远是消极的“永远不再,但他却反复地提着问题,幻想着能得到
海里盘旋,引领他在诗歌王国里翱翔。哥特式风格又恰如其分地被其让人满意的答案。早已注定的否定答案使男子遭受到的折磨愈加严
用于诠释他心底深处的恐惧与压抑。酷。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爱伦坡将问题的强烈程度由弱到强进
众多作家在描写恐怖情节时,常对外部环境进行大力渲染,而他则行了精心地设计。使得读者越读就越能感受到气氛的恐怖,与此同时,
更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雕琢。他深信诗歌的最好主题是死亡,尤其是这些问题还带领着读者去解读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哥特式文字的魅力
美丽尤物的死亡,将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具诗意的主题:—在愈来愈深的恐惧感中慢慢绽放。
。他用诗歌践行了自己的写作原则,并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种哀兰、写作手法
伤的美丽。为更清晰地展现爱伦坡的哥特式写作风格,本文将以《乌、象征
鸦》为例并诠释其中所蕴含的死亡之美与哥特式元素。为创造神秘而恐怖的氛围,坡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夜半的敲
二、意象塑造门声象征着鬼魂或者超自然能力。根据古老的传说,只有鬼魂或神秘
、人与物的塑造力量才会在可怕的半夜敲晌人们的门。当诗中的男子开启房门,除了
《乌鸦》塑造了两个重要形象:年轻男子与乌鸦。悲伤的男子刚失无垠的黑夜就别无他物。当他在黑夜中呼喊已逝爱人的名字时,黑夜
去他最爱的女子,他企图沉浸于书以忘却伤痛,但
哥特式的别样美丽——论爱伦坡《乌鸦》中的哥特式风格.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