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单兆伟从脾胃论治皮肤病探析 】是由【元春文档】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单兆伟从脾胃论治皮肤病探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医学传薪
doi:./.-X...
10198441672397202201008
单兆伟从脾胃论治皮肤病探析
肖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
指导:单兆伟
摘要皮肤疾患虽属外科范畴,但常缠绵难愈,临床治疗效果易反复。单兆伟教授提出“从脾胃论治皮肤病”,
立足中焦,在健脾益气基础上,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辅以化湿和中、清热活血、疏风祛邪,每收良效。附验案则以
3
佐证。
关键词皮肤病;从脾胃论治;名医经验;单兆伟
基金项目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全国名中医单兆伟工作室;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
专项(zx)
202007
单兆伟教授是全国名中医,以诊治脾胃病见长。.湿疹中医文献典籍并无“湿疹”之名,但有类
21
笔者有幸跟单教授学习,现将单教授从脾胃论治皮似的描述,如“湿毒疮”“湿癣”“四弯风”“血风疮”等,
肤病之经验总结如下,与同道分享。可归属于中医学“湿疮”范畴,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
1皮肤病之病因病机与脾胃关系密切皮肤病,临床起病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常表
任何一种疾病发病的原因归结无外乎内、外两现为弥漫性分布、多行性皮损、较为明显的渗出性损
端,皮肤病亦然。就外因而言,主要由于寒温不适、害,无明显季节性,瘙痒剧烈,反复发病,易成慢性反
饮食失节,正如《难经》所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复发作,长期发作可见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干燥粗
适其寒温。”皮肤病患者,更多见发作于进食腥发动糙、角化明显、肌肤甲错。
风、油腻酒涝之品后,可见饮食及起居与皮肤病发病单教授认为,湿疹发病过程中湿邪为主要致病
密切相关。就内因而言,早在《灵枢》中就曾有云:因素,湿性重浊、黏滞,易兼夹致病,因其致病特点,
“有诸内者,必形于外”,揭示出皮肤病发病之本质,临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疡科心得集》
根于内在。《内经》亦提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肺有云:“湿毒疮……此因脾胃亏损,湿热下注,以致肌
主皮毛”等论述,不难看出皮肤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肉不仁而成;又或因暴风疾雨,寒湿暑热侵入肌肤所
关系密切。而脾胃乃五脏六腑之源,所以脾胃在皮致。”临证常见之病因病机不外乎素体脾气不足,加
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外科证治之饮食无度,或喜食甜腻肥甘或辛温发散之品,或喜
全书》曰:“肌肉乃脾胃所主……肌肉不能自病,脾胃食寒凉耗阳之物,久之则脾气亏虚,健运之力匮乏。
病之。”另外,脾主四肢,开窍于口。脾胃健旺,则气若起居不慎,复感外邪,内外之邪相兼致病,囿于肌
血来源充足,四肢有力,口和唇华;若脾胃不健,营血肤腠理之间,则发为本病。总体而言,四肢为诸阳之
乏源,致血虚营滞,气虚湿阻,则发生湿疹、痤疮、银本,脾主四末并主肌肉,湿疹病因由脾弱生湿,湿聚
屑病等皮肤疾病。脾主统血,若脾气虚,统摄无权,生热,热盛生风,风湿相搏,发于皮肤,四肢尤甚。其
血溢脉外可出现各种出血性疾病,如癖斑、紫癒等。中湿邪作为关键性的致病因素,最易与他邪兼夹致
凡此种种,无论何脏导致,最终皆以脾胃为根本。病,如风、寒、暑、燥等外邪,湿性具有重浊黏滞、反
2从脾胃论治皮肤病举隅复缠绵的特点,使得临床症状迁延反复,经年难愈。
单兆伟教授作为孟河医派传人,临床注重辨证单教授常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以健脾益气、化湿
与辨病相结合,用药轻灵,尤其重视顾护脾胃功能,和中,临证常加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忍冬藤、连
临证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对于部分翘等利湿、疏风、清热、凉血之品,每获良效。
疑难杂症的诊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单氏经验,,女,54岁。2017年9月12日初诊。
皮肤疾病的诊治就位列其中。现分述如下:主诉:双手湿疹1年余。左手多,不甚痒,流水,
282022年总第54卷第1期
万方数据
医学传薪
褪皮,夜尿2~3次,晨起口干,眼睛浮肿,时有腰酸,量少,夹有血块,痛经。诊断:痤疮;辨证为脾气不
形体微胖,舌淡红、苔薄腻。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足,夹有瘀热。治以健脾益气、化瘀清热。处方:
诊断:湿疮病;辨证属水湿浸渍。治以益气健脾、疏太子参10 g,炒白术10 g,生薏苡仁15 g,连翘
风除湿。处方:10 g,白芷10 g,土茯苓10 g,葛根10 g,醋五灵脂
太子参10 g,茯苓10 g,炒薏苡仁15 g,防风10 g,蒲黄炭10 g,忍冬藤10 g。14剂。每日1剂,水
10 g,土茯苓10 g,凌霄花10 g,地肤子10 g,白鲜皮煎分2次服。
10 g,车前子15 g,菟丝子10 g。14剂。每日1剂,水2017年4月5日二诊:面部痤疮较前消退,唯
煎分2次服。烘热感仍作,口干,加生地黄10 g、知母10 g、凌霄花
2017年12月8日二诊:患者诉湿疹减轻,流水已10 g,以增加凉血清热之力,14剂。
止,唯平素易感冒,遂予膏方调补两冬,后未再复发。2017年4月28日三诊:痤疮色减淡,全身烘热
按:此案湿疹,起于去年夏日,患者感受湿热之感缓解,口干不显,酌增健脾益气之力,予党参10 g,
邪,加之形体微胖,有脾虚湿盛之象,湿邪内外相合,去凉血清热之生地黄、知母。并嘱患者饮食起居适
浸淫肌肤,发为本病,甚则挠破流水。正如《医宗金度,调畅情志,后症情未再有反复。
鉴》所云:“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搔破时,按:本案痤疮,好发人群以中青年居多,尤以痰
津脂水,浸淫成片。”本病湿困为先,治当健脾益气湿、阴虚体质者多见,脾气多为湿困,肝气失于调畅,
化湿为本,疏风清热养血祛风为标,标本同治。方中加之饮食失度,过食高粱厚味,湿热瘀毒互结,熏蒸
太子参、茯苓健脾益气助运,以制水湿之源,同时强于上,发痤疮于颜面及躯干部。单教授指出,肺胃积
气血生化之源;炒薏苡仁、土茯苓清化湿热;凌霄花、热及痰湿血瘀是主要致病因素,临证以健脾益气、清
地肤子、白鲜皮、防风凉血祛风,取“血行风自灭”之利湿热为出发点,结合凉血活血之品。方中太子参、
意;车前子、菟丝子补益肝肾,强先天之本。全方以炒白术、生薏苡仁健脾益气除湿为本,连翘、白芷、忍
脾胃为本,兼顾后天及先天之气,标本同治,故收效冬藤疏风透热;月经来潮有血块、痛经,故以五灵脂
乃捷。及蒲黄炭疏通血脉,散瘀止痛。后期以热象为主,故
.痤疮痤疮可归属于中医学“粉刺”“酒刺”范予生地黄、知母清肺胃之热,取“白虎汤”之意,正如
22
畴,症见:颜面部、胸背部等出现米粒样及针尖样大《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所云:“三阳合病,
小皮疹,常伴有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痤疮是一种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自汗出者,
累及皮脂腺、毛囊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丘疹、白虎汤主之。”
粉刺、结节、脓疱及瘢痕为主要表现。“白疕”“蛇虱”等,是一种
23
《外科正宗》中提出“盖疮全赖脾土,调理必要端详”。以慢性炎症为特点的难治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
单教授认为,痤疮常见于两类人群:一为形体临床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且红斑伤附着白色鳞屑,较
偏胖,痰湿质居多,又因多食不节,或嗜食肥甘辛辣为松散,搔抓后,出现出血点,呈露水样,常有薄膜,
刺激之物,日久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运化乏力,湿由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常反复发作,病程缠绵,西医
内生,蕴久化热,湿热相携,蕴结化毒,气机升降功能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银屑病病因的认识,不
受损,血脉不通,瘀阻脉络,透于皮下,发为痤疮;另外乎外因及内因,前世医家多从血分论治,有从热、
一为素体偏瘦削,阴虚质居多,临证常见情绪急躁易从虚及从瘀论治的观点,也有从肺、从痹论治的不
怒,或多忧多思,总归于肝气失于条达,气运不畅,横同。单教授以脾胃论治为立足点,提出“健脾益气,
逆犯胃,脾胃升降失司,水谷精微之气无法疏布于四祛风除湿”的总体辨证思路,辅以凉血、补血、活血
肢,转而为湿毒热瘀之邪,侵犯血脉,发为本病。痤的治疗法则。
疮多见于颜面部皮肤组织较为薄弱之处。,男,32岁。2018年8月31日初诊。
出治疗当健脾益气、化痰除湿,辅以清热活血。常于主诉:银屑病10余年。天气干燥时皮肤瘙痒,
巩固后天脾胃的基础上,加用忍冬藤、白蒺藜、白芷、乏力,腰酸,晨起口中异味,舌红、苔白腻,脉细滑。
生甘草等疏散风热;牡丹皮、生地黄凉血止血;更加诊断:银屑病;辨证为脾肾气虚,湿热相搏。治以健
骨碎补、沙苑子补益肝肾。脾益肾、清利湿热,佐以养血通络祛风。处方:
,女,25岁。2017年3月17日初诊。太子参10 g,炒山药10 g,生地黄10 g,炒蜂房
主诉:面部痤疮间作。气温骤升时面部有烘热6 g,焙蜈蚣2 g,乌梢蛇6 g,凌霄花10 g,土茯苓10 g,
感,自觉上热下寒,下肢轻度浮肿,腹胀腹鸣,矢气,白鲜皮10 g,地肤子10 g,红枣10 g,炙甘草3 g。14
大便每日1~2次,不成形,舌淡、苔薄黄腻,另有经行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022年总第54卷第1期29
万方数据
医学传薪
doi:./.-X...
10198441672397202201009
陈宝贵基于癌毒理论辨治肝癌之经验
林小林1桑怡1刘丹2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杭州;.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
13100072301700
指导:陈宝贵
摘要陈宝贵教授认为肝癌主要是在正气虚损的基础上,热郁、血瘀、痰凝、气滞、湿阻而成癌毒,导致脏腑、气血、
经络、阴阳失调,日久郁而形成有形之结块。癌毒蓄积为肝癌发病之关键,癌毒“走注”为肝癌转移之因,正邪交争贯穿癌
毒演变之始终,治疗应秉持“扶正祛邪、抗癌解毒”的原则。附验案则以佐证。
1
关键词肝癌;陈宝贵;癌毒理论;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基金项目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号)
2018119
“肝癌”病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无明确记载,指导下辨治肝癌,注重扶正祛邪、抗癌解毒,临床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其归属于“胁痛”“臌效颇佳。笔者有幸侍诊,现将陈师基于癌毒理论辨
胀”“黄疸”“癥积”“肥气”等范畴。早在《难经》中治肝癌之经验介绍如下。
就载有与其相似的症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1正损为本,癌毒为标
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陈师认为肝癌病因以正气亏损为本、癌毒搏结
不已。”《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癌者,上高下深,为标,而癌毒致病又有内伤外感之辨。外感者,六淫
岩穴之状……毒根深藏”是对“癌”最早的记载。首之邪如周边环境中某些物理或化学潜在致癌因子、
届全国名中医陈宝贵教授为张锡纯中西医汇通学派病毒等侵袭,损伤正气,气血循行瘀滞,而成积块。
的第三代传人,其在“正损为本,癌毒为标”的理论内伤者,在先天禀赋不足基础上,复因七情内伤,致
2018年10月16日二诊:皮肤干燥瘙痒有所缓研究亦证实三味药均有抗菌消炎作用;凌霄花、地肤
解,皮肤时有破溃,加强凉血清热及补肾益气之功,子、白鲜皮凉血祛风。全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共奏
予初诊方加杜仲10 g、菟丝子10 g、紫草10 g、生石膏益气、养血、清热、除湿之功,守方加减,贵在坚持。
10 g,14剂。总体而言,单教授在临床诊治皮肤病的过程中,
2018年12月25日三诊:皮肤瘙痒破溃基本缓始终以顾护脾胃之气为本,用药精当轻灵,极少使用
解,乏力腰酸减轻,予二诊方去蜈蚣、乌梢蛇继服。大苦大寒伤胃之品。单教授临证反复强调脾胃为后
后症情平稳,嘱继续服药,保持皮肤湿润,避免刺激天之本,重视脾胃运化与五脏六腑间相互关联及转
食物摄入,畅情志。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同时注重患者饮食及起居调
按:本案银屑病,多数医家责之于血病,单教授适,认为瘥后饮食调摄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尤其
认为银屑病缠绵难愈,病症经年不解,湿从中生,湿在皮肤病发作期及加重期,避免外邪加重脾胃负担,
邪困脾,脾之生化乏源,精微疏布不利,气血两亏,湿影响正气恢复,内外兼顾,药食结合,方可收良效。
邪化燥,再耗精血,以致脾虚生风、血虚风燥,瘙痒不第一作者:肖君(—),女,博士研究生在
1979
断,局部皮肤干燥角化、脱屑、皮色改变。正如《千读,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消化及消化内镜专业。
金方》所云:“痒症不一,血虚皮肤瘙痒……有脾虚身通讯作者:单兆伟,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博
痒……”单教授认为当从脾论治,以益气健脾为本,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com
163
辅以除湿养血、祛风润燥。方用太子参、炒山药顾护收稿日期:2021-04-19
脾胃后天之本,以利生化之源;炒蜂房、蜈蚣、乌梢蛇编辑:傅如海
兼具清热解毒、祛风养血、通络止痒之功,现代医学
302022年总第54卷第1期
万方数据
单兆伟从脾胃论治皮肤病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