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对策 .doc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永久性课题,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医护比例失调,护理人员老龄化(我院45岁以上的护理人员仍然在临床一线值夜班,妇产科没有助产士,夜间剖腹产,由护士取代助产士到手术室接产,病区没有护士,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床头交班时没有顾及病人是否愿意而随意暴露病人的躯体,有的把病人的隐私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这就侵犯了病人隐私权和保密权。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
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受环境的影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医院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投入较少;
知识不断的更新,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
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好缺乏同情心,冷漠对待患者;工作责任心差,不认真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或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失去抢救时机,发生严重后果。
护理病例方面: 未深入病房了解患者、观察病情,凭印象记录,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抢救患者以及为危重患者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一旦发生纠纷,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工作压力较大复杂的人际关系: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护士与医生、患者及护理家属的人际关系复杂,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尤其是护患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的权益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护士与床位比例失调,分管患者多、工作量大。这种常年超负荷运转,造成护士头脑不能保持冷静,易产生急躁情绪,可使失误发生率提高。
医患沟通不协调:医疗事故近年来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患之间、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沟通障碍。误解性医疗纠纷是目前最常见的纠纷类型之一,而医患沟通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护理工作者交代病情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账目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设备因素:
ICU
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