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 】是由【y628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
摘要:抑郁症是全球高发的精神疾患之一,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要面对来自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诸多变化,要承受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干预,避免其发展成严重的抑郁症,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下面我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谈谈个人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抑郁;及时干预;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60-02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当代中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压力巨大,加上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抗挫能力差,且青春发育导致他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显著变化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比率日益增加。如果教师对抑郁症状有所了解,及时发现,积极干预,能及早寻求解决方法。
一、典型案例
我们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话来说,都是些高中考不上的学生,要不是成绩差的,就是行为习惯很差,自然学习也不咋地的孩子上的。在那个时候,或多或少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让我庆幸的是,我带的这个班是个高考单招班,开学第一天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闷的。大家都在偷偷观察着这个新的班级和新的班主任。有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长得并不起眼,瘦高个,黑黑的,看起来有点老实巴交。他上课时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做得中规中矩,平时沉默少语,有点郁郁不振的样子。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他的成绩却很平平,跟我想象中的并不是一回事。于是我决定找他谈谈。
没想到他的性格内向,我跟他沟通感觉非常吃力,基本上是我一问他一答,看来也谈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我就让他回去了。转眼间,第一个学年结束了,面临着分班的局面。学校是这样操作的:其他就业班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可以进入升学班学习,而我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不行的,必须筛选到就业班,而这样做只有一种途径:考试。就这样,到了第二个学年开学,班上的学生面孔来了个“大换血”,而那个男生依然在我们班,因为他是属于不温不火的中等生。
这时,我却发现了他的变化,一如既往的沉默寡言,但是经常上课时眼神游离,偶尔还会目光呆滞地盯着远处看,好像处于沉思中。后来,他就经常跟我请病假,说不舒服。几次下来,我不得不联系了他的家长,发现他的确不是装病。他父亲跟我说,最近他经常觉得自己喉咙里长了东西,呼吸不畅,吃饭也老是有噎着的感觉。于是父亲就带他到医院,片子也拍过了,CT也做过了,一切正常。但是他老是怀疑自己有病,缠着家长一家医院看完换另一家。后来他父亲也觉得有点烦了,但是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于是,我找他谈话,“老师,我现在天天晚上睡不着,每晚要到1点以后才能睡着,早上5点就醒了,白天上课没有心思学习,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不愿和任何人说话,自卑自责,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如死了算了。”听到他的一番话,我的心不自觉地“咯噔”一下,以我仅有的一些医学常识来看,他这个岂不是跟抑郁症很像?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立刻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跟他父亲说出了我的疑虑,并建议带他去脑科医院看看心理医生。他的父亲很不以为然,对他的病很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对我的建议也不屑一顾。直到有一天,他在宿舍难受得吐了,我看他用手拼命地敲打着床板,异常痛苦。于是我带他来到了鼓楼医院,并通知了他父亲。到了鼓楼医院,在消化科,医生做了简单的诊断后,开了点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给他后,我跟他沟通了一下,帮他挂了心理科。三四后小时后,他的父亲姗姗来迟。这时,心理医生的诊断很明确:轻度抑郁症,合并焦虑症状。医生跟我们说,一般的抑郁倾向每个人都会有,但是大多数人都可以自我调节好,少部分不能调节好的人,病情就会恶化,最终导致自杀倾向,这部分人必须要用药物来干预了。我开始试着走进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原来他8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一直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离开后再也没有跟他见过面,而父亲在一个小区做保安,工作比较忙,平时跟他沟通的时间比较少,对他关心也不够,所以造就了他封闭内向的性格。
二、原因分析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抑郁心理是中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失调症,在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时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我觉得有以下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第一,不健康的家庭环境。许多心理研究表明:中学生抑郁的性格与家庭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这位学生因父母离异,得不到家庭温暖,长期的不适感也没有倾诉的对象且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导致孩子在心理上出现了过度自卑,孤僻、沮丧、紧张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变得焦虑、压抑,成为一个病态的抑郁症状。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太过严厉。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表现为胆小,不敢表达自己,做事畏畏缩缩,经常多愁善感。家长作风过于“专制”,往往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们不敢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从而因心理和性格受到压抑而逐渐变得忧愁、抑郁。这个学生的家长因为文化程度低下,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一个胆小内向的孩子。
第三,是人际交往的贫乏。目前,许多中学生身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的时间几乎全用到繁重的学业上,没有时间与同学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学习竞争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始终处在紧张的状态。生活的单调乏味,极容易诱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的情绪,进一步导致抑郁情绪。
第四,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尽管现在的教育宣称“素质教育”,但很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天天考,周周考,月月考,排名公布,学生人为地被分数分为“三、六、九等”,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我们这个班学生大部分属于中考失利的孩子,上升学班也就是选择另一条路圆大学梦。这个学生背负着考大学的重担,面对分班考试压力过大,所以感到莫名的紧张与焦虑。
除此之外,中学生的抑郁心理,还受内向型性格、成长经历、教师某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某些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三、干预举措
此时的我,担心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而发生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决定把他带回到快乐的现实生活中来。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以极大的耐心和尊重唤起他对我的信任。因为是住宿生,每天我都不忘问问他有没有按时服药,挑他感兴趣的话题和他聊聊。一开始每次谈话他都以沉默来回应我,后来我发现他慢慢地会回应我了,而且在课间偶尔也会发现他的脸上有笑容了,这使我很欣慰。但是我的力量毕竟有限,我找他同宿舍的同学一一谈话,让他们观察他的日常生活起居,注意他的情绪变化,一有异常就要跟我联系。另外,我还要求他们经常拉他去篮球场一起打篮球,因为他跟我说过,他打球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想,也不觉得难受了。另外,我打电话给他父亲,与他及时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做他的思想工作:工作再忙,生活再艰辛,也不能忽视自己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其温暖,尽一个父亲应该尽的义务。在我的努力下,他的父亲有了很大改观,每天打电话给他嘘寒问暖,周末接他回家团聚。
现在的他,已经毕业了,现在在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读大专。前几天,他到学校来找我借书,他的状态非常地好,我们的谈话在他的滔滔不绝的谈吐中结束,笑容挂在了他的嘴角。那时的我很兴奋,虽然我付出了我的时间和心血,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反思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这样一句话: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不是洪水,不是战争,而是人的心理疾病。作为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不能单纯地教书育人,还必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必要时联系家长共同干预,多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让孩子健康发展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具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关爱的环境。抑郁症以前多发生在成人的身上,但是很多青少年也出现抑郁症状,这与其家庭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家庭应该是孩子放松宣泄的场所,父母也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应多陪伴引导,让孩子体会到家庭温暖。作为教师,也应该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变化,有情绪反常的必须及时沟通,必要时跟家长取得联系。
其次,社会和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做表面文章。随着社会进步,媒体的宣传,很多人对抑郁症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会像对待洪水猛兽那么害怕,也不会觉得小菜一碟而忽视。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应该落到实处,不应该作为摆设,搞形式主义。现在每个学校都在忙着验收心理咨询室,对此不应该当作一项任务去做,而应该借助这个契机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再次,给孩子各种平台提高交往沟通能力。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们交往沟通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能调整心态和行为,反省认识自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给予孩子必要的抗挫能力的锻炼。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恨不得什么事情都包了,不让孩子经受一点挫折。其实,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会受到来自学习、生活、交友等各种各样的压力,家长和老师适时地利用这些机会磨炼一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要及时引导学生遇到挫折学会自我调控,能面对现实,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逃避。在烦恼的时候应该学会倾诉,可以找家长、知心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化解心中的郁闷,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
如果孩子被不良情绪所困扰,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多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早日走出心理阴霾,拥抱阳光!但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态!
带抑郁学生走出阴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