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族团结李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能力目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中几幅插图,组织活动——《少数民族聚一堂,话说家乡美》,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描述,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歌曲导入法、地图展示法、讲解法、对比法等
学法指导听歌曲,抢答题,合作探究,动手操作法、话说家乡美等活动
教学用具多媒体,图片,教材,地图,活动的相关道具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宋祖英),学生通过聆听歌曲,尽情歌唱的形式创设情景,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本课中来,从而自然导入新课。然后出示本课题目,同时屏幕显示民族团结的概念。
首先进行一个有关民族的知识抢答赛(图文并茂)。比赛规则:分两组;每出示一道题,学生迅速站起来抢答,两组可同时作答,答对的得一个笑脸,从而评出表现较优秀的一组。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 )族外,共有( )少数民族。
2、汉代时,( )出塞,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3、唐朝时,(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4、在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也曾建立过封建王朝,元朝是( )族建立的,清朝是( )族建立的。
5、这幅图反应的是( )族姑娘表演跳板。
6、这幅图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 )
7、泼水节是( )族的传统节日。
8、火把节是( )族的传统节日。
9、( )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当今世界上海拨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教师提问:看来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啊!接下来,老师再问大家几个问题: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样的制度?从而过渡到第一框题。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通过刚才的知识抢答题、我国民族分布示意图(历史地图册),结合自己所学和课本,合作探究为什么在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学生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原因。(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我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教师出示
教具:一张中国地图,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