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doc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李荣吴传伟马立强张国忠何丽娟
摘要介绍了梨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归纳了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梨锈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土名“羊胡子”等,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近几年来,桐庐县梨锈病危害严重。%,未防治观察区的平均叶发病率达90%~99%。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做了调查,并制定防治对策,在2010年防治中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未防治观察区的平均叶发病率达85%~98%,发病严重的梨树叶发病率达100%,并出现叶片枯焦和落叶等现象;%。现将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
1梨锈病发生危害特点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叶片受害时,刚开始在叶片下面产生鲜明的橙黄色圆形斑点,数目不一,以后当病斑扩展到直径为4~8 mm时,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2]。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粘液,此粘液由无数的性孢子组成,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病斑组织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的部位上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长4~5 mm,此即为病菌孢子器。1个病斑长出毛状物十至数十条。锈子器成熟时,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后期病部变黑,叶片枯焦,易引起早期落叶。幼果受害,在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和毛状物。病部生长停滞,梨果变成畸形容易早落[3]。新梢、果梗和叶柄被害时,与果实被害症状大体相同,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叶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叶、落果。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部分常枯死,易被风折断。
2发生的主要原因

梨锈菌是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是典型的单病程病害。梨锈病的病菌需要在2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在梨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如果砍除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菌就不能完成生活史。因此,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据调查,近几年来随着街道及庭院化的发展,桧柏类树木栽植数量的增多,成为梨锈病发生加重的重要因素。

在转主寄主存在的条件下,病害流行与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当梨芽萌发、幼叶初展时,如果遇到天气多雨,且温度又适合冬孢子萌发,风向和风力均有利于担孢子的传播,则锈病发病重。若冬孢子萌发时,梨树还未发芽,或当梨树发芽、展叶时,天气干燥,不利于冬孢子萌发,则锈病病害发生均很轻。因此,气温高低、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 mm,
℃; mm, ℃,都利于病害流行。

梨锈病是单病程病害,只在春季侵染梨树1次,梨树自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0 d都容易感染,展叶25 d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桐庐县一般在4月初开始发病,冬孢子萌发

梨锈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7-09-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