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能动作用专题
【方法指导】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方法点拨:
(1)通过三个“并不意味着”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通过三个不同于把握意识的本质。“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大脑”不同于“人脑”;“反应”不同于“反映”。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它使人民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与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方法点拨:区分意识的特点。
①目的性和计划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
②自觉选择性强调意识对象的选择;
③主动创造性突出意识反映的程度(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和时间跨度(追溯过去、反映当前、推测未来)。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复制当前、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者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知识拓展:理解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关系
(1)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
(2)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1)不能认为意识对物质的作用是相同的。
意识的性质不同,其对物质的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不能认为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指的是在实践中借助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不能认为意识能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原理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意识
对物
质具
有能
动作
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要增强认识活动的目的性,积极主动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提高认识能力。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一是要重视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二是要重视精神的力量,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
知识拓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1)素材: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时间表。《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
意识的能动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