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送梓州李使君翻译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送梓州李使君翻译赏析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送梓州李使君翻译赏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送梓州李使君翻译赏析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梓州李使君》解释
1、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筑学宫,诱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2、翻:翻然改图之翻。这两句,纪昀说是“不行解”。赵殿成说是“不敢,当是敢不之论”。高眇瀛云:“末二句言文翁教化至今已衰,当更翻新以振起之,不敢倚先贤成绩而泰然无为也。此相勉之意,而昔人以为此二句不行解,何邪?”赵、高二说中,赵说似可采。
《送梓州李使君》译文
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
山连着山处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
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
树梢淅淅沥沥活象泻着百道清泉。
蜀汉妇女以?花织成的布来纳税,
巴郡农夫常为农田之事发生讼案。
但愿你重振文翁的精神办学教化,
不行倚仗先贤的遗泽清静与偷闲。
《送梓州李使君》赏析
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则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概:万壑千山,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处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画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很多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喧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犹如绽开一卷气概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紧接着的“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更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足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诗人远远望去,泉瀑就犹如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这里生动地表现出远处景物相互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看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若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
由此,就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地。这一联的“山中”承首联的“山”,“树杪”承应首联的”“树”,连接紧凑,自然工巧。无怪乎清代诗人王士禛击节赞扬这四句诗,“兴来神来,自然入妙,不行凑泊”(《带经堂诗话》卷十八)。
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蜀地产芋,那里的人们又经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到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特别贴切。最终两句,运用有关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鼓励李使君,盼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它的艺术构思新奇奇怪。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就会觉察此诗紧紧围绕李氏马上赴任的梓州步步绽开,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前后融会贯穿,构造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景因情生,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闹憧憬,对李氏马上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这就含蓄地提示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鼓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典范,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用典贴切,切人,切事,切地,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浮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怀。风格高远,爽利明快,在唐人送别诗中,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地高远、读后令人兴奋的佳作。

送梓州李使君翻译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3-02-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