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是由【伏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ModifiedbyJACKontheafternoonofDecember26,2020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第23课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知识点1、隋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南方也获得较大规模的开发,在南北政权分立的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往来不断,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化,为再一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581年,北周权臣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军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知识点3、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P2)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隋朝开国时政治清明。
隋建立后,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隋朝统一顺应了民意,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知识点4、隋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隋统一之后,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发展经济,还完善和创新了许多重要制度,如三生六部制、科举制等。
知识点5、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为选官标准,创造出一种相对客观、公平的选拔机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高位的局面,国家可以选拔更多真正有用的人才。
科举制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读书风气的盛行。
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延续。
知识点6、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
旧的选官制度使得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任官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知识点7、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目的:为了促进南北交通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时间: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
基础:大运河是在原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基础上开凿的。
路线:它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作用:大运河的开凿,虽然是出于统治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
影响:为了此工程,征调了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激化了社会矛盾。
知识点8、隋炀帝能够成功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是什么?
(1)、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
(2)、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3)、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4)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知识点9、隋唐更迭的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不仅连年大兴土木,而且调大军多次攻打高丽,动辄调发百万人力,耗费了大量财富,也导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隋末农民起义:隋末,面对繁重的赋役,人民不堪忍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心怀不满的官僚、贵族也纷纷起事。
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起兵反隋:617年,隋朝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父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势力迅速发展。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
统一全国:李渊派兵击败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知识点10、开凿大运河的主观动机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对江南粮食的漕运;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知识点11、开凿大运河的客观结果
运河的开凿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组织到江南巡游,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的矛盾,成为隋忘的原因之一。
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1、唐太宗继位的过程
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屡立战功。他于626年登上皇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李世民即唐太宗。
知识点2、唐太宗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
鉴于隋亡于暴政的教训,唐太宗认识到爱惜民力才能巩固统治。
知识点3、唐太宗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他引用古训,将君主与百姓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在继位之初就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举措。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于是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知识点4、贞观之治的形成
唐太宗在位23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贞观之治”
知识点5、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唐太宗仁政爱民、善于用人、虚心纳谏的治国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知识点6、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和武则天延续了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知识点7、唐玄宗的统治
继位:712年,唐玄宗继位,次年改国号为开元
统治措施: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
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唐玄宗的统治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知识点8、唐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经历了持续的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9、唐朝经济的发展状况
到开元年间到达顶峰。在整个唐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农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大量兴修,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全国耕地和人口数大大超过前代。
知识点10、唐朝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商业的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成为大都会。长安城雄伟富丽,布局严整,市、坊分明,人口达百万,吸纳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者、留学生和商人,是当时着名的国际大都市。
知识点11、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经济基础好;
国家统一,政局和社会秩序稳定;
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实施;
唐玄宗自己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得当的措施;
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1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隋朝创建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鉴于隋亡于暴政的教训,唐太宗认识到爱惜民力才能巩固统治。他引用古训,将君主与百姓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在继位之初就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举措。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于是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3)唐太宗时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个人的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伏生
  • 文件大小594 KB
  • 时间2023-02-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