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理性务实论道拍卖市场.doc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理性务实论道拍卖市场 】是由【雪雁】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理性务实论道拍卖市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理性务实论道拍卖市场
选题?统筹:宽和董凡 执行:尧小锋石晓 2005年6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的"2005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成立十周年,此次论坛是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内地陕复文物艺术品拍卖以来,海内外拍卖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全国人大常委会何鲁丽副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和商务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高级官员以及海内外艺术家、鉴藏家、评论家、教育家、经济和法学专家、拍卖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等各界人士共200余人参加了论坛。各界精英在本次论坛设立的主题演讲、专题演讲、专题论坛三个板块中就如何“建设规范、繁荣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行了深入而又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表示,本次论坛的召开是中国拍卖行业与国际开展交流与合作跨出的历史性的一步。

迅速崛起的艺术品拍卖业

1986年,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第一家拍卖行国营广州拍卖行成立,立足于企业形式的商业性运作的拍卖活动由此出现,拉开了新中国拍卖业发展的序幕。1992年,在深圳和北京相继出现了艺术品拍卖会,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初显端倪。1993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相继成立。1994年,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这几家公司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艺术品拍卖事业率先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大城市迅速崛起。随后,天津、四川等地陆续成立了艺术品拍卖机构,组织起规模、风格各异的艺术品拍卖活动,带动了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发展。由此,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截止目前,艺术品拍卖机构已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主体有20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近30家。2004年拍卖专场388场,总成交额达到57亿元。拍卖门类也从书画、瓷器扩大到珠宝翡翠、西方艺术、古籍家具、邮品钱币、玉器古玩和油画雕塑等。以北京为例,2004年,文物拍卖企业全年投拍量72834件套,,,,;成交额连年增长,2001年较2000年增长38%,%,2003年较2002年增长2l%,2004年较2003年增长239%。这些都有力地显示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本次论坛上,就目前拍卖业取得的成就,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等有关领导给予充分肯定。佳土得拍卖公司全球业务发展董事大卫?安东尼?斯瑞德菲介绍说,2001年佳士得公司在主要拍卖中国艺术品的香港的拍卖额仅是纽约拍卖额的十分之一,但现在占到纽约拍卖额的20%。目前香港的市场拍卖额比2004年增长60%。因此,他们非常看好中国的艺术品市场。

拍卖业快速发展的深层原因

就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陕速发展的原因,与会的相关专家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层分析。中从经济原因分析说,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就是城市化进展非常迅速。中国到2003年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也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轨道。这个阶段大量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于整个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拉动中国经济从2002年快速增长,城市化发展给整个居民消费带来了一系列变化。第一件跟艺术品相关的事就是住房面积的急剧扩张,从改革之初人均不足7平米,现在剧增到人均25平米。住房平米数对很多藏家来讲是很重要的因素,买一幅画放在哪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有了房子才愿意买一幅很好的画。整个社会的购买力,以及住房面积的扩大使得人们对艺术品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城市化推动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需求。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从政策原因上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由诸多因素促成,但核心因素有三个:一是《文物拍卖试点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为拍卖市场的合法化奠定了制度和法律基础。二是国家相关部门适应市场发展的形势,适时推出“打星号制度”、“文物复出境制度”和“定向竞买制度”。“打星号制度”催生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国内市场的兴起和繁荣。“文物复出境制度”最大限度地鼓励、吸引了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大量回流。三是在以上法律和制度基础上,政府和企业积极互动,共同培育一个有序、健康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与会嘉宾在从宏观上分析拍卖业现状的同时,以建设性的态度,从微观上更多地探讨了拍卖市场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解决之道。

拍卖企业资质审批有待改变

重庆恒生拍卖公司代表提问说,去年他们申请批准文物拍卖资质的时候,知道拍卖企业被分为二三类和一类,他们被认定为二三类,现在想申请一类,是否可行。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王莉处长表示,文物拍卖管理是进行分类的,分为一、二、三类,分这么多类,一是要保护出土文物,还有就是保护国有和馆藏文物。现在批的企业有六十几家,一类的居多,占了一半以上,恒生企业经营的是二三类文物。他们从2005年发许可证到现在发了123家,明年5月31日大部分企业到了许可证年审的期限,到时要重新进行年审。现在正出台相关年审的办法。到2006年,企业可以按照要求提出申请,也会提前通知企业。在年审之前会认真开一次会,讨论一下年审和升级的许可问题。
―些嘉宾对少数地方人为限制拍卖企业的准入提出了质疑。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寇勤表示,他的一个外省的朋友做拍卖,但被拦住了。当地政府说,要对地区发展规模进行控制。这个地区发展规模上的控制是有法律上的含义还是有政府政策来调节?王莉处长表示,现在文物法的规定有那么几条,其中包括1000万注册资本、5个高级职称的文物专业人员,除了这些规定之外没有设置新的规定,所以对每个省的拍卖公司的数量、规模和布局没有明确的控制。他们从2004年审批拍卖企业合法许可证以来,一直都没有停下来审批工作。从最开始的38家到现在的123家,一直都是分级分批,在规定时间内做出许可或不许可的规定,没有明令限制。

国有文物商店不允许参加拍卖经营

辽宁国拍代表在专题论坛中反映,新的文物法规定国有文物商店不允许参加拍卖经营。然而,在国内目前的拍卖公司当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国有文物商店在参与拍卖经营。作为拍卖公司,文物商店如果在拍卖公司持有股份,不参与经营,在文物法和拍卖 运营当中是不是合情合理、合法?就此,王莉处长表示,文物法里明确规定文物购销企业不能进行文物拍卖。文物商店在拍卖企业里持有股份也是不可以的,过去文物商店都是国有文物商店,这样做涉及到国有资产的转移。他们在执法的过程中会严厉查处。

拍卖公司过多如何解决

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爆,大量企业涌向拍卖领域。不仅一些能达到拍卖资质条件的拍卖公司一涌而上,一些没有达到条件的拍卖企业也纷纷冒险开拍。广东省拍卖业协会秘书长钟信才反映,广东省有一些企业没有完全拿到许可证,但也在拍卖。王莉处长表示,2004年以后如果没有许可证的话是不允许经营拍卖的,像这样的企业被举报,他们会联合当地的工商局进行查处。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王沪生表示,目前拍卖企业的数量虽然不少,但能够真正形成规模效益的却屈指可数。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认为,拍卖公司发展速度太猛,素质良莠不齐,有必要进行整合,在一些中小城市我们看到有的公司,为了竞争,往往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由此影响了国内拍卖市场。对此,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认为,拍卖文物和拍卖艺术品应该有一个槛,国家对这方面应当有一定的限制。但这种限制不能采取名额分配的办法,他认为有两种现象就可以很好地限制:一是真伪,这个市场在不断成熟,如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真伪鉴别机制,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小的拍卖公司就可能出局了;二是政府部门应当对行业内的拍卖公司的拍卖行为加强监管,特别是行业的管理部门,也应当对自己行业内的自律问题加强监管,对存在的违规违法问题要严格地处理,这样就把一些害群之马从这个行业清除出去。张新建认为拍卖公司不是越多越好,跟菜市场不一样,在菜市场买小白菜的时候商家越多越好。但拍卖公司拍卖的是原创的、不可再生的文化、文物艺术品,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就存在恶意竞争、炒作,如果市场规范不健全,往往正规的拍卖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达不到优胜劣汰的效果,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我们要建立像佳士得、索斯比这样的大企业,更要在企业的诚信建设上、市场规范上,为这些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拍卖公司可以参加专业资格认证

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鉴定问题,各方面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钟信才说,广东现在有lo多家拍卖公司,仅有的几位文博人员被借来借去。他们不一定能够坐班和做鉴定,实际上在企业里难以起到鉴定把关的作用,对此,王莉表示,请文博的退休人员,实际上这是一个权宜之计,当时发许可证的时候,有的企业没有高级文博人才,又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他们为企业着想,采取这样的权宜办法。现在国家文物局做了一个规定,拍卖公司的人可以参加文博系统的系列评审,评审条件同等于文博系统高级职称的评定。在同一家拍卖企业工作三年以上,还需要鉴定专家的推荐证明,有针对初级、中级的评定要求。考试时要考古文和外语,但有一个年龄段的规定,比如60岁以上的人可以不考英语,考古文。考前培训目前只能对鉴定站的考前有培训,每年两次,对其他行业,如博物馆系统、拍卖系统、文博商店都是没有培训的。如果企业需要的话,将来可以考虑。现在国家文物局正在制定一个文物经营管理办法,取代两个临时性的文件――文物拍卖许可规定和暂行规定,这些都会更加明确。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认为,拍卖行的这些鉴定人员可以来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定,这是非常好的通道,这样就可以解决现实和专业脱节的矛盾。但有一点,如果按人事部的条条框框,外语可能是一个障碍。在外语上能否降低一些,应该强调专业鉴定知识。文物局能不能学拍卖师制度,未来建立鉴定师制度,比如说瓷器细化到宋瓷、青花瓷等。这样对中国艺术品鉴定专业队伍的成长是很有作用的。

赝品问题纳入商业欺诈正在考虑

就时下为人所诟病的赝品问题,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分析说,赝品充斥拍卖市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客观原因,拍卖公司过多,造成鉴定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第二是主观原因,明明知道是赝品,绝不撤拍。就此,香港太平绅士、收藏家张永霖建议,能否请各拍卖行自律地成立―个专家鉴定小组,这些专家一定不能是拍卖行的职员,不能拿拍卖行的薪酬,而他们扮演的角色就像大公司、上市企业的独立非行政董事,他们不能成为拍卖行的鉴定成员。理想的小组人数是三个人,拍卖行为了自己的声誉、品牌、前途,最好不要请有交情的朋友出任。最好的做法是在全国各省市物色出色的专家出任。低于20万的艺术品可以不适用这个程序,但超过20万的艺术品请专家们评核,并刊登评语。向大家介绍专家的资料,以便大家建立对独立专家小组的信心。同时建议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拟定一套中国拍卖行业的守则,每一两年颁发大奖,给出色的拍卖行以奖励,对违规的企业予以处罚。

理性务实论道拍卖市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雪雁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