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韵悠悠聆听巴赫—关于巴赫的管风琴音乐随笔
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巴赫家族是德国中部闻名遐迩的一个音乐世家,相继诞生了五十多位著名的音乐家,而其中最为卓越的便是生于1685年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不仅是德国,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巨匠,历来享有“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等美誉。
不过这位音乐大师与历史上许多天才音乐家一样,一生都在与贫穷困苦搏斗,同社会歧视抗争,正是艰难世事,激发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磨砺了他百折不挠的斗志。
巴赫从小酷爱音乐,他孜孜不倦的向音乐大师们学习,虽然无法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奋,通过刻苦自学,在青年时期便能娴熟地演奏小提琴、古钢琴、管风琴等乐器。巴赫卓越的才华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他赫一样十指在琴键上飞快而自如地运动,也没有哪位演奏家能像巴赫那样以双足的灵活交替来配合双手的演奏—这是对管风琴音乐的特殊要求。所以,有人称赞巴赫用双脚弹奏出的乐曲就是许多高明乐师用双手也弹不出来的。除了独奏,有时巴赫还要边弹边唱,同时还要指挥三四十个音乐家,他时而额首,时而踱足,时而用手指示,整个乐队整齐划一,无论谁出现哪怕是微小的差错,巴赫都能立即发觉。几十位歌手乐手,便随着巴赫的指挥和谐无误地歌唱着、演奏着。他的指挥可谓精确美妙,炉火纯青,有人盛赞巴赫驾驭音乐的超凡出众的本领,说他“一人几乎独霸键盘乐器的领域”。当时人们崇拜巴赫的演奏与指挥的成就,然而,大家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仿佛巴赫仅仅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乐师,实际上巴赫创作的天才是更格Bwvs4z和《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是最突出的杰作。你听,那溪流般的,又有着丝绸质地的声音,那木管音色听起来像天堂中的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从前奏曲到赋格,在涟漪震荡的主题中‘、族动摇,然而无言可说,这时你会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些乐曲中严谨的对位逻辑,豪放粗犷、气势澎湃的情感与乐观明快的抒情性,必然将这类曲目同“神圣”、“崇高”、“永恒”、“痛苦”、“死亡”等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巴赫创作的独特风格及他发挥这件乐器表现力的才能和技巧。
巴赫的音乐常常让我们听入了迷,我们的心灵随着音乐的一起一落漂浮着,有时候犹如一朵浓艳凄美的鲜花怒放,让人不可思议,这组作品,又会把你带人另一种境界,这是可以跟《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放在一起的绝响,巴赫的BWV525—BWV530,这6首曲子,写于他所谓的
“成熟期”,被行家公认为是最杰出的管风琴作品,而且是绝无仅有的三重奏鸣曲。它们包含着非常可爱的慢乐章主题,快乐章中洋溢着强劲的生命力,我们可以感受巴赫已经从纷繁和声中超脱而出,转而沉浸于简单的和弦与协奏曲式的重复,简直达到了化境。他让我们如痴如醉,心随音乐的起伏,时而忧伤,时而悠然,其中妙不可言的小句子多如繁星,而乐曲在整体上还具有自如的旋律和优美的织体,令人神往,堪称绝响。我们不能不从内心喊出:古典的巴赫!神圣的巴赫!
巴赫作为一位管风琴家和虔诚的路德派教徒,自然对众赞歌很感兴趣。在他为管风琴所写
浅析余韵悠悠聆听巴赫—关于巴赫的管风琴音乐随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