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
韩天衡:中国篆刻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
王镛:中国书法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石开:篆刻家
黄惇: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李刚田: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崔志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刘兴: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刘一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
徐正濂: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公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
朱培尔: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
刘彦湖: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曾翔: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
许雄志: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蔡树农: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报》记者
杨中良:《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张树:《中国书画》杂志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朱天曙: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篆刻艺术与市场现状
韩天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篆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有很多印社,一直
很活跃,篆刻创作与印学理论都硕果累累,出现了一批出色的中青年篆刻家。2001年的
APEC会议我们以篆刻名印作为国礼赠送,2008年奥运会以“中国印”作为会标,这些都
为古老的篆刻艺术走出国门、扩大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市场的角度看,篆刻市场现在也很好,有很多收藏家热衷于收藏古玺印和名家篆刻。
从历史上看,北方的收藏家收藏秦汉古印的比较多,江南的收藏家比较侧重明清流派印的
收藏。这些收藏家大多数是从古董商、文物商店或其他渠道购买的,像张鲁安先生就收藏
了几千方印章,后来大多捐给了西泠印社。印章的收藏,往往是价格不菲,晚清的时候一
方《■都萃车马》烙马印就卖了六百两银子,这是很高的价钱。
王镛:跟书画比起来,印章这个东西比较小,能引起藏家注意的几率就相对弱一些。
秦汉的印章,现在收藏的人也有,但是没在面上展开,不是有很多人去关注。古代的印章
在现在也值不了多少钱。从整个篆刻市场来看不是太好。我觉得跟好多人接触的面窄有关
系,某些人对篆刻用篆书不理解,另外有些人不懂印章词句的内容,如果收藏的人是外行
的话,有时你刻了一个姓名印或者一句无关的词句,他就觉得没意思了,这都是一种误解。
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都没有把印章的艺术性放在收藏的主要位置;另外对印章艺术性的
理解,也会比字画慢一些,那么小的一个东西,那么讲究,那么细腻,如果收藏者没点儿
修养,就看不出美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这些都是影响篆刻市场的一些方面。
石开:当代篆刻艺术市场,一人一个价格,不是很统一,也没有规划,都是由个人的
能力和数量来决定的。
李刚田:比起书画来说,篆刻确实有点像灰姑娘。成就一位篆刻家比成就一位书法家
或画家更难。篆刻家首先必须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不但要有艺术家的气质与灵性,而且
要有学者的修养与学识;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手段,而且要有深刻的艺术、学术思想;篆
刻家既是专家,又是杂家;篆刻艺术是独立的,又需要许多学科和艺术门类支撑。正因为
篆刻艺术这种种特殊性、复杂性,以致使许多书画家对篆刻的理解也限于皮毛,更谈不上
社会人群对篆刻的认识。
崔志强:我认为当代篆刻市场始终就没起来过,近十年相比过去稍好一点,可为什么
-2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形成不了一个真正的市场?原因很简单,比如说做一个全国印展的组稿,充其量不超过5000
件,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只有5000至多10000人在搞篆刻,太微乎其微了,它的市场肯
定不会像书画那么大。它的局限性是什么呢?懂得欣赏印章的人太少。少的原因是什么?
自古以来印章的第一功用是实用的,它的作用是一种凭信,这使得中国老百姓把印章理解
成了一种实用品而不是艺术品。
刘兴:回顾自清末明初到改革开放这些年篆刻界的波谲云诡,实在是很难称得上篆刻
算是成了多大气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书法国画作品的附庸。我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
有两方面,一是大众审美的层次,曲高和寡是存在的偏向于雅俗共赏的工稳印风,像王福
庵的元朱文很吃香;二是篆刻界的“小刀头”不自重,到处借西泠印社社员的身份招摇撞
骗,弄上块几毛钱的废料刻上几个鬼画符,实在是可笑不自量。殊不知“琴有五不谈,印
有九不刻”(石不佳不刻,器不利不刻,兴不到不刻,力不余不刻,与俗子不刻,不是识者
不刻,强之以势不刻,求之不专不刻,取意不高不刻。)连高档印石都用不起还冒充名家,
实在是给我们篆刻界抹黑。
刘一闻:从眼下整个艺术市场来看,篆刻市场似乎没有书画市场那么热闹,但是我觉
得篆刻市场应该说也是发展很好的。就上海这一块儿来说,早些年大家对国画关注,这几
年对书法关注,近一两年对篆刻作品也开始关注了,这一现状可以从一些拍卖场所看到。
印章发展虽然缓慢一些,但是我觉得它的后劲应该是越来越大的。印章不像书画作品那样
可以挂在墙上看,但是它可以放在手中把玩,是另外一种存在形式。
许雄志:就市场流通而言,这些年篆刻收藏有些升温,从大都市到县城,都会有集中
的古玩市场和专营古玩的店面销售印章。就河南而言,至少有两个县每周都有固定的日期,
成为古玩艺术品为主的交易集会。
蔡树农:与繁荣的篆刻创作相比,篆刻市场的走向不容乐观,但在局部地区局部领域,
篆刻的市场地位处于缓慢攀升阶段,尽管职业篆刻家的市场生存率几乎为零,对篆刻的认
可毕竟成为现实——具体体现在专业圈外的普通观众大致能知道篆刻这个词,较之于篆刻
文字的难辨,篆刻一词的被通晓诚属难得。
二、篆刻市场如何培育与发展
韩天衡:为了让篆刻艺术真正走向市场,我觉得首先要做好推介和普及工作,让人们
知道什么是篆刻艺术,明白它的妙处,什么样的篆刻是好的。
刘兴:现在传媒行业这么发达,电视上卖口香糖,酸奶的广告层出不穷,甚至连治疗
便秘的胶囊也在省级的电视台午饭时间狂轰滥炸,唯独没有做过篆刻艺术的广告。尽管申
-3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大家不要忽略一个问题,“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面对普通工薪阶层每个月勉强糊口的工资,和穷尽两辈人仅够首付且只有70年使用权的房
价,这个市场究竟何时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为谁服务,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朱培尔:现在的篆刻市场还需要培养,其实篆刻市场从明清到现在一直是不大的,和
书画市场也是不相匹配的。要说篆刻作为礼品,未必会有多大的量,所以说这个市场还需
要培养。不过大家有提到奥运会“中国印”的,这倒是一个机会,以一个怎么样的模式来
开展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相应的影响,这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三、篆刻作品价格与艺术价值
王镛:目前,篆刻作品的价格和它实际的艺术价值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这个东西虽然
小,但是它不能跟纸上一挥而就、按尺去估价的书画去比较,印章有使用的价值。刻印的
人都知道,在花心思上,刻一方印章和写一张字、画一张画来比较,我觉得要把印章搞得
比较满意是很费劲的。现在的篆刻价格跟它的艺术价值来比较,还是低不少的。另外,篆
刻的价格也不能像书画作品按面积、平方尺去计算。字画是个平面的东西,而篆刻是立体
的,它的原拓可以不断地复制,它有它的长处和优势。
黄惇:篆刻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主要是爱好者收藏和书画家使用,日常的实用
性衰退了。篆刻家的作品也比不上书画家的作品受到社会的尊重。
崔志强:在清代,印章不便宜,并且印章的价格和书画的价位是匹配的,可现在,即
使某方印章值两万元,若跟某个副主席的书画作品比较还有天壤之别,他们的一平尺字画
就可以是好多方印章的价钱。他们画一张四平方尺的画只要7分钟,而篆刻家要用3个小时
才刻好一方印章,这是我亲眼看到的,石开就要刻3个小时。
刘兴:篆刻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方寸之地表现出万千气象。文字的不可释读增添了
它盘曲回绕的可塑性,这在隶书、楷书中很难表现。印化,这恰恰就是篆刻识篆、用篆的
基础。很多人不懂篆刻和刻戳子的区别,这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从市场大环境来看,物质生活的富裕恰恰暴露出精神
层面的贫瘠。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有很多人不懂篆刻所包含的巨大价值,
开口便所要印章,还让篆刻家送石头,这是为篆刻家所不齿的,他们知道房子、汽车需要
成本,却不明白篆刻家成名之路的崎岖坎坷,更加不懂蕴含的收藏与升值潜力,所以古人
说“不可与夏虫语秋,不可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没有值得言说的条件。
-4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徐正濂:书法、绘画、篆刻,篆刻的难度最大,因为有最多的束缚。要在方寸之地表
现历史的传统渊源,要体现作者独特的个性风采,要受文字的严格制约……就说创作手段
——刻,也和人平时一般的手的运动不太相干,要达到自由“挥洒”的程度,不知道篆刻
者要修炼多少年。然而三者之中,篆刻又一直处在微末的地位。书法家、画家、篆刻家,
能走入市场,以作品谋生者比例数篆刻家最低。以作品的价格论,篆刻也是最低的,能达
到上万元一方的篆刻家方尺的画家、上万元一件作品的书
法家,或者国中可车载斗量了吧!
张公者:篆刻集中了书法文字、绘画构成、雕刻技艺三个门类,实际上它是一门综合
艺术。书法水平不高的人是很难刻出高水准的印章的,篆刻字为先。而且要有绘画的构成
能力,那么小的一块地方,无论文字多少都要安排得体,创作的束缚比书法、绘画要多,
创作的难度也大,要有思想、有创意,小天地大气象,还要雕刻出来,雕刻本身就是一门
独立的技艺,没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很难做到得心应手,使刀如笔(使刀如笔前提是“使
笔自如”)。综合了三门艺术,具有这么高的技术与艺术含量,可价格呢,还不及书画作品
的一角。识者寡,知音少啊!
张树:大多数人普遍认为,篆刻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认为它的第一要素是刻的技术,
其次才是艺术因素。可是我觉得现代篆刻主要强调的是视觉审美,大多已变实用为艺术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篆刻作品的创作在艺术上重复现象十分严重,今人与古人重复,
今人与今人重复,自己与自己重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现象正困扰着篆刻艺术及其市场
的进一步发展。这三个重复,也是导致篆刻几乎变成一种技术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整个市
场来看,篆刻作品的价格与价值不符合,篆刻价格高低的标准是看名气而不是看作品,是
名气值钱而不是作品值钱,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朱天曙:许多人注意书画而不大注意印章,我觉得原因有三:一是印章小,不太容易
吸引人;二是篆刻地位还不够独立,常常依附于书法,如中国书协有个篆刻专业委员会;
三是藏家和一些书画家没有印章审美的修养,也没有用好印的意识。
蔡树农:目前的状况,篆刻的价值更多通过篆刻材料得以提高:买家乐于花大价钱购
买印章,付给篆刻家的润笔费却斤斤计较,于是出现包括不少有头有脸的篆刻家在内的印
人卖石(印章)不卖篆的滑稽景象。最滑稽的是有些买主还不放心篆刻家的诚信,居然让
篆刻家陪同购买石料,殊不知现在精明的石商,一旦看见篆刻家陪客人来采购,往往开价
更狠,连以后篆刻家自己购买石头都要居高不下了。随着石头行情的一路爆涨,篆刻家的
篆刻价位微不足道,除了有限几个篆刻大家牛气地“虚高”,大多数的知名篆刻家不仅没
有市场价位,甚至连市场都无法进入。按照市场准则,既然大多数的知名篆刻家领不到市
场准入证,则篆刻市场一说也就无从谈起。
-5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假设篆刻市场一说能够成立,篆刻最大的市场购买力源于书画家,书画家群体的需求
决定篆刻价位高低、篆刻家影响大小。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除了自用自藏,篆刻家的好作
品一般是为书画家创作的,书画家的欣赏口味,往往可以视作衡量篆刻艺术质量的标杆。
篆刻的藉书画而“生活”的实用性质,可能会伴随篆刻艺术发展到终端,很难想象市场中
的篆刻会在缺乏书画支撑的空间独自狂欢。
四、篆刻作品的收藏层面
曾翔:现在购买印章的,有这么几个阶层:第一个阶层就是爱好者,还有一个中间层
是什么呢?一部分开始觉悟的、平常只收藏字画、捎带着收藏点儿印章的人,第三个层次
要大力宣传,就是礼品的市场。这个市场要怎么建立呢?这要取决于篆刻家有没有至高无
上的精神,让印章进入礼品界。现在韩天衡、李刚田、崔志强、刘兴、石开等先生的作品,
都已进入了礼品市场。像韩天衡老师曾为APEC会议21国首脑刻印,刘兴先生曾应邀为联
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治印,崔志强为外交部杨洁篪部长刻印等等。我们说的这个礼品市
场是“高级”的,一方就要花几万块钱的,这取决于篆刻家对篆刻家之间的宣传,一些媒
体也应该对此有所宣传。
五、篆刻作品的收藏理念
王镛:我觉得现在收藏篆刻肯定是个机会,因为现在的价格还没有那么高。篆刻有它
自身的优势,虽然形式比较小,材质也各有不同,但这些东西收藏起来,不容易风化、损
坏,会觉得更踏实。
刘一闻:书法、绘画作品会有买来卖去的现象,但是这种情况对印章来说就少,尤其
是姓名印章、书斋印章等这一类属于个人专用的印章。另外,印章的材质也是印章收藏的
重要因素。对于印章的收藏,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好手刻的印章,越是好的
作品越是可以流传的;另外一个就是好的印材。如果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印章也就
具备了作为藏品的条件。
刘兴:篆刻以石料为主,金、玉、水晶、象牙等也可以见到。近两年很多人找我来刻
金印,大约有五、六十方吧。我觉得金印是非常值得收藏的,本身贵金属的属性代表着保
值的可能。而印坛名家刻制金印的润格远远高出石章,举邓散木的例子,他刻金印是普通
石章润格的二十倍。
张公者:我觉得一方值得收藏的印章应具备四点:料好、钮好、文好、刻好。,好的石
头本身就有收藏价值。对玉的收藏一直比较热,玉也属石啊,古印中更有很多是以玉为材
质的。寿山、昌化、青田、巴林这些印石的资源总会被采空的,更不用说名贵的田黄、鸡
-6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血了。
许雄志:上世纪90年代北京荣宝斋拍卖公司曾做过几期古玺印的拍卖专场,大多以明
清流派印为主,宋元印只是一小部分。近年来嘉德四季拍卖瓷杂专场中就有一部分从日本
等海外回流的古玺印,从总体来说古玺印的数量及质量都不是很高。北京匡时拍卖公司秋
拍中有印章专场,期待着能拍出好的成绩。这些都说明,篆刻市场已经受到相关单位和个
人的关注。我收藏古印已有20余年,我觉得印章的收藏是与财力、机遇和胆识分不开的。
六、当代书画家用印不讲究
张公者:当代的很多书画家用印非常不讲究,尤其是画家用印。看看20世纪的大书画
家,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自刻自用;潘天寿有几方是自己刻的,大部分是请余任天刻;
张大千用方介堪和陈巨来刻的……20世纪的绘画大师,懂印,修养全面。画得好,字好,
诗(文)好,印好,这才搭配。诗(文)、书、画、印有一项不够,那作品就不是完整的,
或者说不是完美的,经典的绘画作品每一个角落都是耐品耐读耐人寻味的。还有一点,他
们不但用印的艺术水平高,且所选印章与其画风协调一致。闲章的词句也高雅,打印的位
置、朱白的搭配、印泥的颜色等等都考究。这才叫大师呢!当代画家无法和20世纪大师们
相提并论了。
刘兴:诚然,懂得篆刻艺术的人在艺术行当中占的比例很少,而又经济能力、舍得花
钱购买名家印章的更是微乎其微。在我们山东,基层老百姓、书画爱好者购买印章都去济
南英雄山了。要问为什么,那就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便宜啊。以前包料才20,
近段时间涨价了也才四五十。比起知名篆刻家上万一个字的润金且石料自备来说,相差不
可以道里计了。但是有鉴赏能力的书画家却从不贪这个便宜,为什么呢,一方差劲的印章,
盖在一千副作品上,一千副作品都掉价了。一方好的印章,就算一个字一万,可以用上一
辈子,每天才两块钱而已。现在有车贷、房贷,以后银行可以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印贷,按
揭方式分期付款,即解决燃眉之急为自己的作品增色,又使得篆刻市场红火起来,这是一
举两得的事,功在当代,福泽千秋。
黄惇:当年朱屺瞻请齐白石老人治印数十方,送上润刀费甚厚,齐老很感动,因有门
人即知己的佳话。齐白石老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但他也是很商品化的人,一位职
业化了的艺术家,因为他以卖书、卖画、卖印为生,而不像朱屺瞻有许多酱油店作营生。
石开:当代名书画家很多,他们作品里也表现出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但是用我们专业
刻印章的眼光来看他们作品中的用印是非常差的。这跟书画家对篆刻的不太重视有关系,
许多书画家修养没有前代的艺术家那么全面,他们随便请一些不入流的作者或者自己的学
-7
百度文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生来刻印,大大影响了印章质量。中比民国时
期是要高出一大截的,虽然跟清末几位篆刻大师相比还有所不及,但是在当代的篆刻艺术
市场中,他们是毫不逊色的。可当代的美术家们好像并不太关心印章的动态,用的印章实
在让人惨不忍睹。篆刻家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找他们给他们刻印章,这也许是两方面没
有互相沟通的原因。我希望篆刻家要拉下架子为书画家服务,书画家也应该用求贤的态度
去寻找高水平的篆刻家。
-8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452 KB
  • 时间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