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第3章计算机病毒
苗序娟
计算机病毒定义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命名
计算机病毒的逻辑结构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提纲:
2017/12/28
2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重点:
2017/12/28
3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
1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流程、机制
2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
3
由生物医学上的“病毒”一词借用而来
与生物医学上“病毒”的异同
同:都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以及针对性……
异:不是天生的,是人为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
从广义上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puter Virus)。
依据此定义,诸如逻辑炸弹、蠕虫、木马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名称来历
2017/12/28
4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国内学者给出的一种较为广泛的定义:计算机病毒就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美国计算机安全专家Fred Cohen1989年把计算机病毒定义为:“病毒程序通过修改(操作)而传染其它程序,即修改其他程序使之含有病毒自身的精确版本或可能演化版本、变种或其他的病毒繁衍体。病毒可以看作是攻击者愿意使用的任何代码的携带者。病毒中的代码可经由系统或网络进行扩散,从而强行修改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017/12/28
5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直至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此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
2017/12/28
6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寄生性(依附性)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不是以独立的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它寄生在合法的程序中.
病毒所寄生的合法程序被称做病毒的载体,也称为病毒的宿主程序。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指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
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2017/12/28
7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在发作之前,必须能够将自身很好的隐蔽起来,不被用户发觉,这样才能实现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行广泛传播的目的。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表现为传染的隐蔽性与存在的隐蔽性。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病毒程序为了达到不断传播并破坏系统的目的,一般不会在传染某一程序后立即发作,否则就暴露了自身。
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2017/12/28
8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可触发性
因某个特征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
破坏性
共同的危害,即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其具体情况取决于入侵系统的病毒程序。
同时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病毒设计者的目的.
有时几种本来没有多大破坏作用的病毒交叉感染,也会导致系统崩溃等重大恶果。
2017/12/28
9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
按照计算机病毒攻击的操作系统分类
(1)攻击DOS系统的病毒。
(2)攻击Windows 系统的病毒。
(3)攻击UNIX系统的病毒。攻击UNIX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病毒相对来讲,为数不多,传播效率低,不易流行。
(4)攻击OS/2系统的病毒。
(5)攻击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病毒。
传统方式下,特定的病毒只能在特定的操作系统下运行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2017/12/28
10
第 3 章计算机病毒
第3章 计算机病毒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