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村的致富经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2015年全县有贫困人口79553人,%,平均每5个隆林人中就有1个贫困人口,全县192个行政村中有88个是贫困村。
新州镇马雄村是隆林县88个贫困村之一,距镇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屯,13个村民小组,共1864人,居住着壮族、苗族两个民族,2015年末全村有贫困人口202人,%。由于交通条件落后,缺少资金、技术,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要农作物,辅以种植少量稻谷,一年种植一季,是典型的无集体经济、无特色产业、村民无增收来源的“三无”贫困村。
201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干部尤锁柱任该村第一书记后,用三个月的时间,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办法,对全村436户村民全部摸底,摸清摸准了贫困户、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交通不便,无产业支撑、集体经济薄弱,自然灾害造成贫困和返贫,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为了改变马雄村无特色产业的局面,尤锁柱与村干、社干一起制定了马雄村扶贫建设规划,规划经专家评审,确定了马雄村发展种桑养蚕、林下养鸡、沃柑种植三个特色产业。
养蚕18天赚3000元
桑叶具有易生长、便管理,适合大部分区域种植的特点。种桑养蚕是隆林县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隆林的气候每年可以养10批蚕,年收入可超过2万元。
尤锁柱向县桑蚕办汇报后,县桑蚕办主任王彩琴率队到马雄村实地调研,认为马雄村坡地较多,非常适合发展种桑养蚕,表示将对马雄村在桑树苗木和养蚕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但是,当尤锁柱向村民们推荐种桑养蚕项目时,村民根本不感兴趣。
尤锁柱对记者说:“由于桑树的养育需要过程,三年后一亩桑树的桑叶才能养一张蚕。村民担心不懂养蚕技术,出了问题没人管,还有人说即使养好了,最后卖不出怎么办?”
为了发展好全村桑蚕业,打消村民疑虑,在帮扶单位领导和县桑蚕办的支持下,尤锁柱带领村民到种桑养蚕规模较大的新州镇水洞村、民德村考察,水洞村种桑规模已超过2000亩,又带领村民到蚕茧收购企业隆林蚕利嘉公司参观,目前蚕利嘉公司有
10条蚕茧加工线,而隆林的蚕茧产量仅能满足三条生产线,蚕利嘉公司还和隆林县签订了保价收购协议,解决桑农后顾之忧。
外出考察让村民对种桑养蚕有了认识,也对这项产业有了信心。但是大家心里还是没有底,还是在地里种上了玉米。忙活了两个多月,看着地里已经长出青苗的玉米,尤锁柱心很急,因为这一错过可就是一年。
为打破村民的旧观念,帮扶单位决定采取非常措施,给予农户600元/亩的种桑补贴,这已超过村民种植一亩玉米的收入。还筹集桑苗免费给村民,这下终于在玉米地里套种上了200亩桑苗。
8月底玉米收割后,桑苗露了出来,可是非常瘦弱,叶子黄黄的,尤锁柱又认真指导村民施肥。
2016年10月8日,对于马雄村是历史性的一刻,全村第一批蚕茧出售,单价达到了22元/斤,一张蚕卖出了3168元的高价,而养殖周期仅为18天。
有了好的开头,马雄村种桑养蚕业终于被村民接受了,2016年底,全村又新种桑130多亩,2017年4月,全村已有5户开始养蚕。
林下养鸡5000羽助脱贫
马雄村全村林地面积达22000多亩,村民也有养鸡的传统,以家庭散养为主,每家养殖几只到二十几只。这种养殖方式抵御风险
“三无”村的致富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