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学导论(修订版)
许威汉
北京大学出版社
著者介绍
许威汉教授
许威汉(1926—) 男,浙江省苍南县人,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1954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先后师从国学大师唐文治(清进士)攻古文献,从知名学者郭绍虞、张世禄攻读文学理论和语言学。主要从事词汇学和训诂学研究。出版专著《训诂学导论》、《汉语词汇学导论》、《汉语学》等十余部;主编著作《现代语言学系列》、《古汉语资料汇纂》等二十余部,在汉语词汇学领域颇有建树。
教材介绍
丛书名: 博雅语言学教材系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全书分“叙论”、“词”、“词汇”、“词汇学”、“词义”、“词语的运用”六章,是汉语词汇学领域的经典教材。
一、汉语名称的由来
汉语汉族华夏族炎帝黄帝汉朝
方言
二、汉语的特性
1、元音占优势
2、以声调为词汇成分语法构造以词序、虚词为主要手段举例:
3、语法构造以词序、虚词为主要手段
4、词汇复音化并进而遏制语素汉字字量
语法构造以词序、虚词为主要手段举例:
词序:
发展迅速(主谓关系)—→迅速发展(偏正关系)学习刻苦(主谓关系)—→刻苦学习(偏正关系)
虚词:
小王这个孩子(复指关系)—→小王的这个孩子(偏正关系)市场繁荣(主谓关系)—→市场的繁荣(偏正关系)
老师的学生(偏正关系)—→老师和学生(联合关系)
某些短语加入虚词后,结构关系虽未改变,:北京饭店—→北京的饭店孩子脾气—→孩子的脾气阿Q性格—→阿Q的性格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今天不会下雨吧”假设语气; “今天不会下雨了”肯定语气。
三、汉语的分支
汉语从时代着眼,可以分为: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发展的基础。
备注:古代汉语发展演变中形成两个支流:
文言文:汉初以后,各个时代的文人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当时的口语,成为一种特殊书面语,这种特殊书面语就是文言文。
古白话:从汉末魏晋之后到“五四”之前,还有一种与口语基本一致的书面语,这就是古白话。
这两个支流是相互渗透的。
四、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
词汇学: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所谓古老,是因为在语言学的几个领域里, 它是第一个受到重视,并产生专著的学科。《尔雅》正是一部词义学的专著,《方言》则是一部词汇调查总集,所以我们说它古老。其他学科:文字、声韵、语法都在《尔雅》、《方言》之后才有专著出现。
“在语言学的三大部门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历史来看,词汇学创始得最早,但是没有发扬光大。”《方言校笺及通检》---罗常培。
为何没有发展起来,有学科自身原因,比如那时候的古人大都徘徊于直观的认识和说解,只能把握个别现象而不能上升到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上升到本质;也有社会的原因,比如汉代崇尚经学,所以训诂学发展起来(训诂解释),成为学者纷纷研究的对象,这种背景也就自然制约了词汇学的发展。
一言以蔽之,问题在于对词汇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没有足够认识和把握。
词汇学也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所谓年轻,是因为传统的词汇学只局限在材料收集和分类上,一直没有建立科学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其目标不外在诵读经书,因而免不了成为经学之附庸,缺乏独立的生命,同时又把重点放在词义问题上,而忽略构词、词形、词法、词用诸方面,未能全盘的处理词汇问题;不分历时与共时,使两者纠缠不清,模糊了语言的真像。
今天的词汇学已逐渐摆脱束缚,建立起自己的体系,所以它是一门崭新的学科。
科学的词汇学的产生时间
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产生,经过三个转型时期:
1、现代语言学的影响,迎来新的催生机遇。
2、语文学的定音(见《辞海》),确定了汉语词汇学的基调。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
3、把语言文字从崇拜的对象改变为研究的对象。
随着对词汇和基本词汇认识的基本形成,也同样是词汇学产生的标志。
词汇学之绪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