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遁入空门的李叔同李叔同 】是由【淘气小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遁入空门的李叔同李叔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遁入空门的李叔同李叔同
李叔同作为在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一代艺术大师,一代艺术教育名家,他的遁世,从前引起了一片哗然。即使在今天,很多的研究者
还将他的出家与王国维的自沉昆明湖、周作人的附逆并称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的三大谜。
1918年夏,李叔同将要结束他的执教生涯。此时,他已经开始对人生的更高的精神境地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向往。他立刻开始他人生的又一段崭新的历程。一个文名、艺名“大如斗”的李叔同立刻消失,而一位道德高尚的一代高僧――弘一法师,立刻走入中国近代佛教的历史,在这里,他又将留下他那无可磨灭的深深的踪影。
论起李叔同与佛教的渊源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从他记事起,他
就从笃信佛教的父亲母亲那处碰到了熏陶。今后,他又随从年轻守寡的侄
妻子去过庵里,并学会了背诵一些经文。特别是父亲去世时的平和遗
容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对他成年此后对佛学思想的领
悟确定了感性的基础。晚清时期,佛学曾一度兴旺,包括当时的改良
主义者在内的很多文化人,都对佛学大加倡议。李叔同特别敬慕的“戊
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就从前说过:“善学佛者未有不震动奋勇而雄强
刚猛者也。”梁启超也曾在《佛教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说:“吾师友
多治佛学。”当年曾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师”印章的李叔同,关于他所敬
仰的人所倡议的佛学应该是也备感亲近的。
在李叔同成年今后的诗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佛学思想的影响,比
如他附于新剧本《文野婚姻》后的四首诗中的第四首中就有这样的句
子:“誓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1908年,他在日本写有《初
梦》一诗,诗中也有“妙莲华开大尺五,弥勒松高腰十围。”这样颇具
佛教色彩的诗句。在浙一师任教时期,李叔同的修身之道更是精进,
并且,他还希望以自己的道德修炼来同时完成关于其他人感人,他以
后的遁入空门,也不不过是一般意义上的逃世,而以高尚的道德感人
民众的梦想依旧深存于他的内心中,并于行动上有充分的表现。
1918年7月,李叔同在浙一师提前结束了学期课程的考试。李叔同离校当日的状况有回忆说是这样的:由浙一师的校工闻玉送他人山。到了寺中,李叔同拿出一件海青换上,对闻玉合掌为礼,说:“闻居士请回吧。”闻玉预先其实不知道李叔同此行的目的,见此状况大惊。一时痛哭失声。在房间里,李叔同自己着手整理床铺,闻玉央求帮忙,但被李叔同拒绝了。今后,闻玉只好含泪独自下山返回。
初入佛门。李叔同并未关于佛门戒律有完好深刻的认识。诚然他在出家后的两个月,也就是1918年10月,又到杭州的灵隐寺礼慧明法师受了具足戒,但并没有每天进戒堂。一日,慧明法师发现他没有遵守戒律,对他说:诚然你是读书人,但既出了家,就不可以这样任意。李叔同深受触动。今后,他又刻苦研习了佛门在家弟子马一浮居士送给他的《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和《宝华传戒正范》两部佛学著作,从中认识到戒律关于出家人的重要,于是,他发愿研究戒律,谨言慎行地学做出家人,终于以其卓著的道行成为深受僧俗两界人士敬慕的高僧弘一法师。
1921年,他自杭州移居到温州的庆福寺,第二年,开始编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1927年,这部他一世中最重要的律学著作初版。这部著作是弘一法师多年专注研究佛门戒律的成就。
作了出家人的弘一法师关于过去所擅长的诸种艺术门类都视作是俗务而极少再介入,但他的名气太大,无论到了什么地方,总会有人慕名来向他索求墨宝。开初他一概婉词拒绝,今后,嘉兴出名的居士范古农劝他说,可以改写佛语“以种净因”。自此,弘一法师开始大量地为求字者书写佛学语录,以此作为弘扬佛法的一种手段。在他出家后与僧俗各界人士的通信中,常可见到这方面的内容。鲁迅先生也很喜欢弘一法师的书法,某日,他在内山完造家见到了弘一法师书写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偈》:“所有有为法,如海市蜃楼;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鲁迅先生很欣赏,内山完造便将自己处收藏的另一幅书件馈送了鲁迅,这是写有“戒定慧”三字的字幅。
多年的修律生活中,弘一法师遵守戒律,过着艰辛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添,这种生活关于他身体的消磨也日益加剧。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素来被病痛所残害,他也只有更加执著地念佛以抵抗身体上的悲伤。1942年10月,劳累使他身体内的宿疾再次发生,他预示觉自己的生命立刻走到终点。
关于弘一法师临终前多天的状况,僧睿有所记录:
阴历八月十五、十六两日,为众讲《八太人觉经》后,极感精神不振。同时为晋江中学学生写中堂百余幅。廿三日渐示微疾,然力拒医药及打听:一心念佛。廿七日完好断食,只饮开水。犹勉强为人作
书(因约期已至)。廿八日下午,自写遗嘱云:“余于未命终前,临命终时,既命终后,皆托妙莲师一人负责。他人无论何人,不得干预。”并盖私章。九月初一日下午,书“悲欣交集”一纸交妙莲师。此为法师最后之墨宝。至初四晚七时三刻平和西逝。
弘一大师走完了他的灿烂而充满传奇的一世。他是带着怎样的思路走开的?一纸“悲欣交集”,四个字中蕴涵了他对人生的多少难以言传的感想,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李叔同的一世经历了世家子弟――上海滩上的翩翩佳公子――旅日留学生――报刊编写――教师――代佛学大师的人生历程。在他生命的最后,他留下了“悲欣交集”4个字。这大体即是他对自己生命的最深刻的惋惜。
《苦境》
孙郁著
定价:
本书收录了林纾、辜鸿铭、章太炎,李叔相同7位中国近现代史上出名的文化怪杰。
遁入空门的李叔同李叔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